第722章 用兵之道(1 / 3)

“白马。”刘璋喃喃着一个地名,这个地名来自间细的口中,据兖州的间细探查,曹操引军数万屯兵白马县,如今大军汇聚,只待一声令下就将北上援助河北。

不过奇怪的一点是,曹操打着援助河北的旗号,但到如今屯驻白马已有十余日,却是毫无动静,连河北使者郭图南下催促,曹军也还是波澜不惊,好似在白马县扎了根一样。

“孝直,你怎么看?”刘璋还顾追随他左右的法正,出声垂询了一句。

法正面容轻松,他惬意的应道:“曹孟德应袁本初所请,引军北上援助河北,一来如此行事符合盟友之义,二来为了避免袁氏倒台,曹氏独木难支。”

“嗯。”刘璋微微点了点头,如今天下以他的实力最强,若是河北再为他吞没,曹操就要以天下之一对抗天下之三四了,而曹操为人果决,临事见机,多半不会让自己落入困境之中。

“所故曹孟德引军北上援助袁氏,明面上是为了袁氏,实际上是为了自身的安危。”法正续而言道:“人在为了自身安危时,行事是最为积极的。”

“可曹孟德却是停驻白马,驻步不前,以正之愚见,盖因邺城城坚,非是轻易能拿下的城池,再加上袁本初为政宽仁,民多从之,是故曹孟德当是断定,邺城没有那么容易为我军拿下。”

“因而曹孟德没有过早下场,而是在白马侦观局势,等局势明朗或者战机出现的时候,再伺机北上,一来可以减少伤亡,二来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卿言,大合孤心。”刘璋颔首,表达了对法正一顿分析的认可。

如袁绍、曹操等辈,都是聪明人,毕竟愚笨的人,又如何能在乱世中站稳脚步,开创一番基业,行下英豪之事,而曹操更是乱世中的佼佼者,自然懂怎么用最小的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

因而以刘璋度之,曹操先期行事会万分小心,但等到战机出现时,曹操就会像官渡一役般,做出亲自统兵袭取乌巢的举措,谋求最大的战果。

“只是。”法正担忧了一句:“马伏波所部,正在袭扰邺南的城池,如此一来,河内不免空虚,恐为曹孟德所趁,掩袭其后方,或可着令马伏波退还大部兵马,但以轻骑袭扰邺南。”

“这般,可两难自解,即对河内的城池做到了紧密防御,又使得在邺南屯驻的袁谭、文丑所部不敢轻动,后方无忧的同时,又可牵制袁军兵马。”

“当如是也。”刘璋从善如流,听取了法正的进言。

或许在邺城局势明朗前,曹操不会轻易有所举措,可曹操为世之枭雄,心思难测,与其去揣测曹操的心思,不如先期做好稳妥的应对,有备则无患,此用兵之道也。

谈定了应对曹操一事,刘璋将目光转到正在攻伐的邺城上。

邺城城坚,城外又有张郃、高览等名将结营立寨,以为掎角之势,近乎有不可撼动的姿态,这是刘璋近来十余日攻伐邺城得出的结果,到底是袁绍蟠踞多年,经营日久的城池,易守难攻,真可谓天下雄城也。

也难怪曹操求魏王一爵,立国于魏郡,定都于邺城,将邺城打造为霸府所在地,或许曹操居于邺城,是存了一份镇压袁氏余孽的心思,但邺城确乎有成为国都的资格,当下之世,若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而言,邺城绝对是可以排进前三的城池。

是故,尽管刘璋拥有霹雳车这样超越时代的利器,但在张郃、高览坚守之下,他却是没能得到一决胜负的战机,毕竟霹雳车不是火炮,没有一锤定音的威力。

火药,火炮,刘璋摇了摇头,造火炮或许容易,但火药却是难以制造,木炭、硝石的比例,以及硝石的提纯,应当如何掌控,他是摸不着头脑,只能靠底下的工匠一点点摸索。

‘退兵吗?’进不能攻破邺城,刘璋升起了退兵的心思,虽是他麾下将士近来连连战胜袁军,士气方面旺盛的很,可顿兵坚城之下,终非长久之计。

攻城一事,对于攻城方是煎熬,是折磨,就如在攻城方眼里,城池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可隔着护城河,临着高大的城墙,却好似又有千里之遥,难以触及。

望得见,可就是得不到,将校们自是不免郁闷,时日久了,军心士气就容易低沉,况且攻城也是一桩苦活累活,每日顶盔掼甲,就只为向前踏上寸步,实在是太考验人心了。

“孝直,今下我军顿兵坚城,一时难下,以你之见,应当如何行事。”刘璋问起了他的智囊,有谋士不用那就是傻瓜了,而有高明的谋士不去用,那就只有等死了。

法正先是笑了笑,他反问了一句道:“听大王话中深意,莫不是有退兵的想法。”

“然也。”刘璋点了点头,没有去遮掩什么:“邺城为袁本初经营多时,有袁本初在,城内人心一也,似此等守军坚守不出的顽城,攻之无益,莫不如退兵再做思量。”

“其次我军征战连年,虽是频频取胜,可将士们也有些疲乏,再者州郡府库也是空虚的状态,难以做到对邺城进行长久的攻打,于此攻伐,不过是折损士气,空耗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