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内廷(2)(1 / 2)

大明第一公 岁月神偷 3694 字 1个月前

嗡!

朱元璋心里,又是咯噔一下。

这些丘八先是背后说他的儿子,又在背后编排他的孙子,不杀...怎么行?

“孙儿为何要在您面前,提及熺哥哥的不是?”

朱允熥又哭道,“自从蓝玉事后,进京的武将...尤其是傅友德旧部,竟然都要拜会济熺哥哥!锦衣卫暗查得知,蓝玉之事武人自危,以为济熺哥哥既是得宠的皇孙,又是未来藩王,更是傅颖国的女婿,能庇护他们!皇爷爷.....”

“如此,孙儿才....只能在您老面前暗中提点呀!”

“孙儿跟三叔书信往来,也曾隐约说过,不如让三叔叫济熺哥哥回国。可三叔却置若罔闻.....皇爷爷,孙儿也难呀!”

说罢,朱允熥叩首,埋首泥土之中。

“起来!”

朱元璋颤抖的大手,摸着朱允熥的头发,“起来!”

说着,他强撑着走到菜园外,连脚上的泥土都不顾,一头躺在竹椅上。

“皇爷爷!”

朱允熥紧随其后,抚着朱元璋的心口,“孙儿不想让您难受...孙儿是您养大的,岂会不知道您老的苦心?孙儿更明白您老刚才教孙儿的,就是在告诫孙儿,独木难支.....”

“呵...”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罢了!”

说着,他朝外道,“传旨!”

“奴婢在!”朴不成无声入内,跪在地上。

“告诉晋王..”

朱元璋闭着眼,低声道,“如今世子已经长成,应当还国历练。塞上调兵之事,父子轮替。”

“父帅军出,则世子守国。”

“世子出,则王守国。”

“如此,方能巩固藩国根本。”

“若世子久在京师,尔率军出塞,则国中空虚!”

“一旦有变,军中无主,国中无君,如何了得?”

“秋凉即至,速取世子归国!”

“奴婢遵旨!”朴不成默默听着,记在心里。

“还有,咳咳咳...”

朱元璋突然咳嗽几声,“若尔不听父训,依旧骄横行事,贬你到云南!”

朴不成愕然抬头,他伺候了皇帝几十年,从没听过皇帝对儿子说过如此的重话。而且还是对皇帝一直以来,都甚为看重倚仗的晋王。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最后加了一句重话,是因为除了他宝贝孙儿的话之外。他前日也接到一封奏折,是他的老三,竟然让人公然抢了老四的果园子。不但抢了,还让手下的人把老四的人给打了见了血!

多猖狂?

也不怪自己的孙子,总是歪嘴儿!

也不怪自己的孙子,想着让各省都司进京,赶紧认认新主子!

~

“殿下,如何?”

朱允熥刚返回咸阳宫,脸上的泪痕还在,黄子澄和齐泰就齐齐上前,低声问道。

“晋王世子回国...”

朱允熥端起茶盏,“其余藩王之子,亦回归藩国。且再下旨意,外藩不得结交内臣。日后藩王只管塞上调兵之事,不可过问民政,更不可随意举荐武将....”

顿时,黄子澄齐泰眼中满是欣喜。

这些藩王之子在京师,实在是太烦人了。

不说他们结交武将,光是每年进京的不少地方上的文官,都要拜见他们。以至于,朝中有什么文政,推行到地方上去,甚至都要看藩王们的脸色。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这些藩王之子们太喜欢多嘴了。

时不时的就跑到皇帝面前,夹枪带棒的把文官们损一通。

尤其是朱济熺,多次公然的表达出,对于东宫信赖文官疏远宗室和大将的不满。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朱济熺乃是洪武帝诸皇孙之中的长孙,且还是晋王朱棡的嫡长子。

“皇....”

不过,齐泰还是些揪心的说道,“皇上可...恼了殿下您?”

“原先是有那么点意思!”

朱允熥笑道,“不过按照二位先生说的,孤在老爷子面前那么一哭诉...呵呵!”

说着,他在宝座上坐下,继续道,“藩王之子皆回藩国,以后未有旨意不得擅自离开,再加上这次周王秘会老冯..哼!孤的心病,暂时的可以缓缓!”

“当务之急,入冬之后各地都司都指挥使入京觐见,二位先生要帮孤看看,谁能用,谁不能用?该换谁,换上谁?”

闻听此言,黄齐二人脸上欣喜之色更浓。

“山西都司都指挥使必须换掉!”

齐泰率先开口,“如今山西都司,乃是陈用,此人以前是傅颖国的偏将,与晋王私交甚厚。”说着,他压低声音,“都司驻地大同,但陈用对太原之令俯首帖耳,莫敢不从!”

“嗯!”朱允熥点点头,但又带着几分疑惑,“可山西都司毕竟是边镇,所选的人选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