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上门斗宝(2 / 4)

唯利是图 努努克鲁鲁 7910 字 5个月前

块岫岩老玉料,青碧色浓处似深潭,浅处如春水,最绝是顶部天然带片黄褐玉皮。

那皮色沿着玉料解理缝蜿蜒生长,形成天然的山峦叠嶂纹,正是关东玉雕师最珍视的“冻土龙脉”特征。

“俏色巧雕。”

木生师兄忍不住凑近看了一眼,嘀咕了一声。

只见疯子黄将玉料缓缓转了个面,青碧色部分竟被雕成《风雪夜归人》。

他用浅浮雕技法把黄褐玉皮化作灯笼暖光,又以汉八刀在墨玉上劈出狂风暴雪,最绝的是用游丝毛雕在白玉底上勾出千道车辙纹,灯影里还有只米粒大小的护院犬,须毛皆用砣针剔出。

乍一看,整体画面是暴雪婆娑而至,暖光下风吹蓑影,颇有狂草书法的风格。

但是细看,处处都是细节。

疯子黄却扯下了自己的灰布腰带,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既然你愿意斗,那老子也不占你的便宜!”

说着,疯子黄原地转悠了好几圈,整个人摇摇晃晃的,随后定身伸手一指。

“就它了!”

大家顺着手指看去,那个方向的玻璃柜中陈放着马学五的《听松》玉雕。

马学五的《听松》是用的清乾隆工艺,用上等且末糖料雕出十八层松针,在这种“三分天工,七分人意”的创意前,整个松树层层堆叠,那松针之间簇簇有致,栩栩如生。

疯子黄将自己木箱里的东西捧了出来,放在一旁的茶桌上,大家立刻垫脚看过去。

苏阳脑海中的“雕刻大师”默默开启,将这件疯子黄的作品扫描了一下。

这才注意到玉雕底座留着原石的水草沁。

【玉质】

辽东岫岩玉多色共生体

主色层呈现蛇纹石质“深潭绿”,形成“墨渊、碧涛、冰涧、雾纱“四级色阶,基底青白玉含25%透辉石混晶;顶部铁锰沁染,形成4.5cmx2.8cm虎皮斑纹;侧面褐铁矿溶液渗透形成九道“龙岗断崖”纹。敲击音频,呈现典型辽东老坑料“金玉磬”声纹特征。

【雕工】

三刀流复合雕刻体系。

汉八刀暴雪层,采用清代“大匠开山”手法,使用12号马蹄砣以70°倾角凿刻,在四级色阶层层雕刻,模拟塞外风雪颗粒感。

游丝毛雕基底,启用苏工“捻丝砣”技法,超薄钩砣沿白玉水线雕刻数道车辙纹,实现雪地反光的银丝效应。

苏阳忍不住暗叹了一下,这年头除了马、陈这种大师能做出让人惊叹的手法来,没想到民间还有高人啊。

各种复杂手法的融合,就不是普通工匠能做出来的。

而且每一种都需要练到得心应手的地步才行。

苏阳下意识的看向马学五,恐怕是棋逢对手了。

就在苏阳心里也在打鼓的时候,系统却出现了新的一行文字。

【雕刻人】

关山月(1920-1993)

关东薄骨雕学派创始人,与马学五同出“津门玉圣”陈墨轩门下。1958年师兄弟因“守正”与“破形”之争分道扬镳,马学五承袭北派乾隆工精髓前往雪区学艺,关山月则融合俄式东正教浮雕技法与长白山地罡风意象,留在京津地区。

苏阳心中哑然,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来这里搞事情,拿一个已故大师的作品来这里搅局。

这关东薄骨雕六绝,是关东门派的一种雕法。

包含寒地开料术、砣轮变速法、风雪皴、冰髓沁、骨式镂空、雪映单刀六大绝技。

“呵,原来是砸场子的!”

苏阳心中暗笑一声,既然如此,那苏阳就没必要客气。

不过眼下大家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加上老爷子一副稳如泰山的表情。

苏阳决定先看看再说。

这时。

疯子黄突然将玉雕浸入凉水之中,青碧色玉料骤然泛起荧光。

众人惊见玉中冻土沁纹竟在水中舒展蔓延,化作长白林海间的风雪柴门。

这玄机藏在玉背面的“冰棱孔”里,那些用金刚砣钻出的细小微孔,此刻正将水波折射成暴雪粒子。

最绝的是檐角三处“冰晶窗”,毫米厚的透辉石晶体层在浸水后产生全反射效应,将水中摇曳的光斑放大成鹅毛雪片。这手法源自关山月发明的“雪映工”,需在玉料解理面精准保留0.3毫米的天然晶膜,多一分则破,少一分不显。

马老爷子看到这副场景,忽然戴上老花镜,觉得这种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了放大镜细观。

大家看到马老爷子一反常态。

还以为这事还有反转,难不成马大师要输了?

不由得仔细打量着这件《风雪夜归人》,也是忍不住发出惊叹。

以前疯子黄拿过来寄卖的东西,跟这个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没想到这疯子黄藏得这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