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可以直接参悟原文,而不是被别人的理解所影响,甚至产生误导。
但是对于萧辰这样毫无佛经基础的人来说,就看得很痛苦了。
基本等于是在翻天书。
“算了,佛经还是粗看一遍得了。”
好在萧辰非常擅长自我调节,并没有在意这个小问题。
而是很干脆的放弃了精读,转而将所有佛经都囫囵吞枣似的过了一遍。
能吸收多少算多少,吸收不了的就拉倒。
不过有一说一,即便刨除掉这些涩会难懂的佛经,普度寺积累下来的古籍也确实让萧辰大开眼界。
尤其是随着他逐步迈上更高的层级。
周围古籍的年代也越发久远,记录的秘闻也就越来越多。
“诶,这东西怎么看着这么眼熟的样子?”
萧辰在第十六层,翻到了一本大约来自两百万年前的古籍,其中刚开篇就提及了一种他看着格外眼熟的灵物。
他仔细想了想:“通体晶莹能透光,内藏符文为道化。”
“嗨,这不就是蕴道水晶嘛,搞这么神秘。”
有趣的是,随着萧辰往后翻阅,他发现这本古籍当中虽然记载了诸多灵物,但是却没有一样写清楚了名字。
全部都是以数字为序号开头。
重点介绍其主要特征、产地环境以及大致的使用功效。
至于东西具体的名字,却被作者刻意隐去。
当萧辰看到最后一页时,才发现了一段不知是谁写上去的后记。
其中对于原作者的做法大加夸赞,并直言这才应该是最正确的教育弟子的方式。
可以让他们真正记住灵物的特征、了解灵物的情况。
末尾还感慨方丈居然不允许他将寺内的其余藏书也修改为这样的格式,实在是太可惜了。
在这篇后记的下面,还有另外一人提上去的评语。
不过这评语却持反对观点,认为早年间情况所限,各地对于同一样灵物没有统一的称呼,因此才需要记住特征自行辨认。
现如今大部分灵物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名字,自然就不需要这样麻烦了。
他们说的孰对孰错萧辰不知道。
但是他只知道,类似于这样的典籍居然还不止一本!
而且不仅包括灵矿,还包括灵草、灵木等等。
由于古时于今时的情况不同,所以其中很可能掺杂着了一些有用的讯息,但是却无法通过名称直接进行分辨。
因此在接下来大约一天两夜的时间当中,萧辰的速度显著变慢。
他不得不看着那几行仅有文字甚至只有几个词,连个插图都没有的描述,苦思冥想去回忆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以此来保证自己不会漏掉某个特殊灵材。
结果就是这样一来,几乎像是在参加一场针对性的考试。
“可恶啊,到底是谁想出来的这种记述方式。”
萧辰看到一半,忍不住暗中腹诽:“用这种东西去考验,不对,是折磨自家弟子,活该你们的道统没有传承下来!”
但说归说,他还是坚持将这些书都过了一遍。
中途甚至跳过了其余正常古籍,优先继续这场特殊的考试。
当最后一本类似的书也被萧辰翻完,他只感觉自己对于各种天地灵物的了解,全都更上了一层楼。
相当于把先前看过的同类书籍都以十分的认真温习了一遍。
现在即便是一些他从来都没有实际见过的灵物,也基本都在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模样。
如果将来遇到,应该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分辨出来。
除此之外,萧辰还从普度寺这里,接触到了一些之前在几大宗门都没有见过的隐秘知识。
比如说慈悲海曾经在上古年代也有过一处特殊的秘境。
唯有四阶修士可以进入其中,并且可以像瀚海秘境那样,在里面见到来自其余几域的修士。
然而后来却不知为何突然封闭,从此再也没有开启过。
当初进入其中的那些修士,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消息。
又比如说关于巫族的记述。
在其中两边古籍里,都有提到巫族内部也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
除了相对知名的海巫一族、雷巫一族、月巫一族与兽巫一族这四大巫族部落之外。
曾经还存在过一个名为血巫一族的部落。
只不过其类似于人族这边的魔道,既不被外人所认可,还会同时遭到其余巫族部落的抵制。
因此始终没能发展起来,反而在四面八方的压力之下逐渐消失不见。
不过在很久之前,也曾流传过一则特殊的小道消息。
说正是因为血巫一族化整为零,所以阴差阳错的躲过了人族的大围剿,躲在暗中休养生息。
还说许多修行血道的邪修或者是一些喜欢血祭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