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能搞过来的好东西可不少,废品的名义!(3 / 4)

挺好。

赚钱本身就是双向的,你总不能把所有的利润都赚到手吧?人家在那里给你背书,赚个中介费很正常的。

刘山民把侄子说通之后,转手就给李龙打电话去了。

他需要看看李龙那边能不能协助自己把这事办好。

毕竟这回的任务,不一般。能做成,自己的权力会更大,而且以后做任务会更方便。

“你说什么?报废汽车?”李龙愣了一下,“我要这玩意儿干嘛?我是搞收购站的,但不是废品收购站啊。”

刘山民电话打到收购站的时候,李龙在家里正慢慢的清洗着一对羚羊角。虽然不说每个都洗,但洗出来一些,给长辈或者关系好的人送过去,算是不错的礼物了。

“我的意思,我报关过来是报废汽车,但实际上那些汽车是能开的。比如拉达,伏尔加。

你知道吗?阿拉木图有几十万辆汽车,其中有大量的汽车都已经有好些年限了,就目前的情况,我能把那些汽车弄过来,你在这边可以私下里以能开的汽车价格给卖掉……”

其实刘山民是要利用李龙这个点,做一个面子上的中转。

而他实际上是要在那边收购大量的报废汽车,从家用车到运输车。而有些报废的运输车里,就有他用的东西。

但这边必须得有一个点来承接,他就选中李龙了。

李龙想想倒也不是不行。不过量肯定不能大,大了他这边处理不了。

“其实把一些汽车废品拉过来,卖给这边的废品收购站也不是不行。”刘山民循循善诱,“肯定比这边便宜。”

当然,运过来之后,需要他的合作者把该取的东西取走,剩下的才是李龙的。

报废汽车的话,按废铁价,一公斤废铁现在两三毛钱,运过来够不够运费?

但如果是能开的,那就不一样了。

哪怕有毛病的汽车,那也是汽车啊。

谢运东早就想着搞一台汽车了,现在大发面包车在乌城已经出现了,但个人想买的话,还要排队。

三万多块钱,也挺肉疼的。

如果花个几千块钱能拿一台二手车,想来他肯定愿意。

李龙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但和刘山民商量这个数量,有点分歧。

刘山民觉得第一次怎么也要整个十台,接下来每半个月发过来十台。

李龙根本吃不下这么多,他直接回绝了,说先发过来十台试试。

至于后续要不要,要看车况。

刘山民没想到李龙这么谨慎,但目前也就李龙算是他比较看好的合作伙伴,其他人还没这个能力接手这类产品。

所以先搞吧,至少把架子搭起来,哪怕发过来的东西到时堆在这边,只要任务完成,他就有信心在那边搞出一片天地来。

以前都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的,现在和李龙合作后,一手物资,就能打通好多先前没打通的关节,另一手如果能把这个回收的架子搭起来,后续工作就好搞了。

毕竟打着这个名义,可以干许多事情。

十台就十台吧。那边经济形势不好,许多人车是真开不起了。

这时候隔壁国家计划经济方面比咱们这边捆的还紧,肉、白糖、黄油之类的要排很久的队才能买上。

虽然哈萨克斯坦有广阔的耕地面积,产粮很多,但因为整体调控,本国人甚至要饿肚子——不少粮食调拨到其他加盟共和国去了。

所以刘山民和本地一些有权的人士结合在一起,可操控的范围挺大的。

李龙不去管这么多,他挂了电话之后,就在想着如果刘山民真发来十台汽车,他怎么搞。

他想着要不要给李向前说一下。李向前现在还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如果给老李弄一台,那他开着肯定没问题。虽然是报废车,但刘山民承诺这些车都能开,没啥大毛病。

至于手续,想来李向前搞定手续还没问题。

至于其他人,像王明军、谢运东他们开车,甚至可能都不去县里,肯定也是没人管的。

况且这也是正常报关进来的东西,也不是走私,没有高额利润,人家估计也不会查他。

不过想想风险还是不小,以后不搞这个,后面刘山民真要弄过来,那就直接当废品卖给收购站吧。

当然,先等汽车发过来再说。李龙自己的吉普车,逼格算比较高的,但肯定比不上一辆保养不错的伏尔加。

毕竟这时候玛县还没一台桑塔纳呢,伏尔加好歹和桑塔纳一挂的。

至少是轿车。

他打算给大哥也弄一台,这样至少以后就不用想着骑摩托车了。那玩意儿还是太危险,农村有一段时间非常时兴,几乎家家有一两辆。

摔得也不少,四队好几个摔骨折的,所以还是得小心。

那段时间,压根就没人会想到骑摩托车还要戴头盔。

刘山民得到了李龙的答复后,就带着那三车白糖过了口岸到那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