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超级大漏,别人捡得,我也捡得!(2 / 3)

家,自然是要看看的。

李龙便从背包里小心翼翼把画取出来。这些画都没裱,就直接在纸上的,七幅画卷起来在一个硬纸筒里放着,这样保存的会好一些。

“唉,看不出来有啥好的。”李建国看了看后摇了摇头,“咱还是大老粗。等娟和强强上大学再去看吧,既然是人家大画家的东西,那就好好放着。”

不管怎么着,哪怕是看不懂,李建国这样的或者说这个年代的人,许多人对于艺术家还是有一定敬畏的。

“你们买了家具没有”李龙问道。

“买了一些。”李建国说道,“我们过去的时候,那里好多人拿着户口本排队买东西。明明他姨有工作证,带着我们进仓库挑那些家具。

好家伙,那库房里各式样的家具堆的可不少!咱那院子不小,不过也没买多,了几百块钱,买了一大车家具,把正屋摆上就行了。”

说到这里李建国坐着往李龙这边凑凑说:“我可是看好了,这旧家具里有些木头不错,可经用着哩。”

“那就好。”李龙想着要等春夏时节自己过来把那两个院子装修清理一下,到时也去买一些家具回来。

还是那句话,不是新家具买不起,而是没必要。两个院子大概率一时半会儿都不住人,偶尔过来看一看就好,整一些旧家具就可以了。

“唉,看过才知道,这燕京城里,老百姓过的也不咋着啊。”李建国两手交叉背在脑后,靠在床头被子上感叹着,“看着去卖东西的那些人,十块二十块的东西在卖,一两块,块儿八毛的东西也在卖,有些还行,好多看着都怪可怜的。”

李龙把画轴放好,坐下来对着大哥说道:

“大哥,咱这两年日子过好了,你想过没有,就现在你一把能掏出几百块钱买家具,一点也不心疼,放在这燕京城里都算是中上等了。要放在全国,就你现在的身家,咋说也能超过八成以上的人。”

“那咋可能哩”李建国自然是不相信的。

“大哥你不相信啊你想想,出了咱们四小队,就三队二队以外的那些,一年的纯收入能有多少这咱北疆还是地多的哩。要放在口里老家呢一家就那么亩把地,能收个啥”

李建国想想,也是啊。也就是这两年干了些副业,种了经济作物,赚了不少的钱,加上李龙从四五年前就开始干,所以家里的生活自包产到户开始就一直很好,或者说非常好。

李龙一直住在县里,在家里时间短,体会也不深。

自己在队里住着,特别是冬天闲下来的时候,老爹就经常说,这日子过的真好,比过去的地主过的都好的多,过几年这样的日子,这一辈子可真就不亏了。

老爹为什么体会这么深不就是因为前半生生活在旧社会,等到了新社会,生活好了一些,但那些年国家是从一穷二白建设起来的,中原大地本身又是地少人多,不然也不可能把李龙送到北疆来。

而就算没李龙在老家,老家的生活依然是在温饱线之下,而到了北疆之后直接一个大转弯,从勉强达到温饱一下子窜到了小康,那感受能不深吗

其实李建国自己感受也比较深,只不过这几年他几乎一直在忙碌着,不想这些事情。老爹的感慨他知道,老家的贫困他也知道,北疆这边毕竟不一样。

李龙在四处奔波着为了过好日子,其实李建国算起来比他还要忙。两家几十亩地,加上顾博远的地,还有新开垦出来的,光这些地种下去,还要间苗锄草打药施肥,中间闲了还要搞副业。

李建国恨不能自己生八只手——好在妻子梁月梅比较能干,老爹老娘时不时的也能帮一把手。而两个孩子的学习也基本上不用操心,不然的话他还真干不过来。

然后有了小四轮拖拉机,去年又有了大拖拉机,这样干活就要省心多了。种地机械化还真不是盖的,就像李龙让做的中耕机,锄草,人工一个人一天干的活,小四轮拖拉机带着中耕机半个小时就弄完了。

虽然完成度没人工的高,但胜在快啊。一家如果只有一两亩地,那能精耕细作,如果有一两百亩地,能粗犷的种下来就不错了。

李建国太忙没想到,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还真是这样。哪怕已经包产到户,已经改开近八年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的确是在提高,但自己这些人提高的有点快,虽然没有拔尖,但的确是超出许多人了。

别人都在卖东西,自己却在买东西,而且几百块几百块的买东西,甚至于一点都没有心疼的感觉,这几百块对自己的家来说伤不了筋动不了骨,那真就说明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

想到这里李建国笑了,算是同意了李龙的说法。

隔壁听到了这边的动静,顾晓霞顾晓雨李娟李强他们都过来了。李龙说了一下自己的收获,不过没说数量,只说自己买了一些画,然后把齐白石张大千的画拿出来给他们看看。

顾晓霞知道的不多,但顾晓雨还是听说过几位大师的,对于这个姐夫的“投资方向”有点迷,因此也没做什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