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配享孔庙?(4 / 7)

大宋悍臣 鼠猫狗鸽 17496 字 5个月前

范仲淹倒是没有着急打开信件。

他虽然有职田,可是在东京城这里连租房子也是挺贵的。

范仲淹在找小胡同的房子,准备租赁住下来。

像他这样的官员实属正常。

纵然大宋第一个状元郎杨砺担任副枢密使去世,真宗皇帝悲痛万分,即使下着大雨,也坚持要去他家里吊唁。

结果杨砺租住的房子在狭窄的小巷子里,皇帝的马车根本就过不去,自己下车趟水走过去的,瞧见杨砺如此清苦的生活,更是悲痛万分。

大宋官员俸禄是高,但是东京城的消费水平更高。

欧阳修干了几年“公务员”,在东京城依旧是租小胡同里的单间。

苏洵经过韩琦的举荐,也是吃上了皇粮,一心想要在东京买房。

可惜房价太高,他几辈子的俸禄也买不起。

但是岁数大的苏洵,就是想要个房子。

只能选择在郊区借贷买一个,结果他没享受两年就挂了,剩下的房贷落在了两个儿子头上。

后续还不起钱,也只能发买。

苏轼每次回京述职,都只能借助在朋友家里,等他想买的时候又被贬。

苏澈为了捞他哥,拼到了副宰相的职位。

头发半白的岁数也想买房安稳下来,为此卖了许多宝贝藏书,拿出半辈子的积蓄,才在东京置办了宅子,又哭诉自己没钱没粮,养不起家了。

虽说考中进士让许多人都有了富贵生活,但是大多数进士,都是没有什么家底的。

背井离乡来到东京,哪有钱买房呢。

能租个不那么窘迫的房子住,就极好了。

范仲淹目前没有想把自己一家老小接过来。

因为他的妻子有了身孕,快要临盆了。

没必要来东京跟他一起来吃苦。

范仲淹确认了房子,签订契约,由牙人去开封县县衙交税,他这才返回驿站。

他倒是可以多住几天,但是并不想占朝廷的便宜。

范仲淹在路边吃了碗清水面后,走回了驿站。

如今他是皇帝身边的人,驿站的吏员对范仲淹极为客气,甚至可以暗示他可以一直都在这里住着。

反正朝廷驿站一直都开着,不住白不住。

但是被范仲淹拒绝了。

他做不出来这种事。

谢过吏员后,范仲淹坐在一旁,点燃蜡烛,掏出信件仔细看了起来。

张师德描述了一下应天书院的盛况。

这波学子只是第一波,下一波估摸等消息传播的更久后,才会陆续到来。

大抵是在今年夏季招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考生都该来了。

依照目前的情况而言,应天书院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钱财可以支撑。

钱财是一方面,夫子稀缺也是一方面。

如今问题摆在张师德面前,他没什么办法,只能跟李迪还有当朝宰相分别写信,请他们调拨钱粮来。

另外一个便是宋煊说了一个借读费的事。

张师德详细的解释了一二,就是为了缓解书院的经济压力。

在搞钱这方面,范仲淹自认为拍马也赶不上宋煊。

对于经济的认知,他也比不过宋煊。

范详大婚那日,范仲淹切实领教了。

如今范仲淹思考着宋煊出的这个主意,他知道应天书院成为天下第一书院后,必定会有许多学子趋之若鹜。

可是光靠着宋煊那书铺以及宋城各个行会出钱,大抵是不怎么够用的。

范仲淹放下手中的书信,站起身来踱步。

其实他真的心动了。

朝廷拨款有数,宋城本地豪商支持也有数。

毕竟能考进应天书院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学子,乡人们出点钱支持,也实属正常。

但是随着书院名声大噪,定然会有不少外地学子挤占本地学子的名额。

那再让他们出大头,显然不合适。

范仲淹又拿起信件足足看了三遍,这才下定决心,应允张师德搞这件事。

反正好坏宋煊都已经讲明白了。

范仲淹开始就着仅剩的一点烛光,给张师德写回信。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应天书院的教育质量,夫子的事情,他也来想想办法。

范仲淹如今在秘书省当差,但是皇帝并没有时刻叫他,他就熟悉以前的事情。

毕竟这三年丁忧,他又一心扑在教育上,很少关注朝政之事。

目前皇帝没有亲政,所以他们这些人还是挺轻松的,基本没什么工作。

刘太后习惯性的绕过两府去发布命令,根本就不走正常的流程。

“听说了吗”

同僚分享着八卦,毕竟他们这些官员可没有单独办公用房。

“什么”

“翰林学士刘筠他不满夏竦后来者居上,抢了他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