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吃完,李向东照旧推着自行车,车上载着李小竹,父女俩一起去公交站送周玉琪和葛有福。
送完人回家,打发李小竹自己去玩,李向东去厨房看了眼,随后开始帮着周玉琴一起干家务活。
“三叔,我把手套戴上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等会儿,时间还早呢,跟你娘说好没?咱们中午可不回来吃饭。”
“我没说,我现在回家跟我娘说。”
李晓波以为是早早的去玩,赶在中午吃饭前回来,现在听到李向东说中午不回来,他跑着回老宅去通知李二嫂。
“爷爷,您甭急着去花房,待会咱们一起走。”
李向东嘴里的花房,是他那座三进院的花房,李老头现在已经不再去跟人学养花,专心跟蛐蛐孙一起照料他们囤积的君子兰。
时间转眼来到早上七点半多,李向东刚和周玉琴收拾干净屋子,蛐蛐孙登门过来。
周大哥和周德兴哥俩,吃完早饭就已经去肉联厂上班,李父到这个点也带着李大哥哥俩去单位。
老宅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剩下李母和李大嫂这些家庭妇女,蛐蛐孙就不好继续在老宅待着。
“来了孙叔,喝茶自己倒啊,我这干着活呢。”
“你忙你的,我不渴。”
蛐蛐孙对在水房清洗拖布的李向东摆摆手,径直走进正房屋里。
“孙爷爷好。”
李晓海开口喊人,李小竹笑呵呵的走到蛐蛐孙身前,“摸摸。”
“看见我都不知道喊声爷爷,我可不给你摸。”
“爷爷好,给我摸摸。”
李小竹踮脚伸手,在给蛐蛐孙泡茶的周玉琴瞪一眼过去,“骑你的小木马去。”
“哎,没事没事,大清早的甭跟孩子发火。”
蛐蛐孙笑呵呵的摘下狗皮帽子,弯腰把自己的大光头伸到李小竹面前。
“嘿嘿嘿,小皮球。”
还想再摸两下的李小竹,耳朵被周玉琴揪住,人给拽到小木马前。
她一句话没说,疼也没有喊,乖乖的爬上小木马,眼睛不敢去看周玉琴。
“以后见了爷爷要有礼貌,不可以去摸爷爷的脑袋,更不能说爷爷的脑袋是小皮球。你已经三岁了,是大孩子,要懂事,知道没?”
“知道了。”
听到李小竹应声,周玉琴不再训她,转头看向蛐蛐孙。
“孙叔...”
蛐蛐孙抬手打断,“你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是对的,不过丫头想摸我的脑袋,那是跟我亲近,再说童言无忌嘛,没事,你该忙去忙。”
周玉琴笑着点点头,往屋外走时扭头朝小木马上看一眼,李小竹对上她的目光后急忙收回来,专心骑着小木马玩。
院里响起自行车的铃铛声,侯三和阿哲一起推着自行车进院,在正房屋里陪着李老头和蛐蛐孙喝茶闲聊的李向东,看到两人结伴进屋。
他看眼手腕上的手表,八点十分,随即笑着问道:“你俩该不会是一起去送媳妇上班,然后又一起回来的吧?”
阿哲先点头,后摇头,“一起回来的不假,没一起去。”
“走吧咱们,我都跟我媳妇说好了,中午让她在单位吃食堂。”
侯三有点着急,不说跟蛐蛐孙比试的事,他也想去滑冰场玩个痛快。
“稍等等啊。”
李向东赶儿子和闺女回屋戴围脖手套,看向周玉琴疑惑道:“都这个点了,苗苗怎么还没过来?”
“张森媳妇说今天家里有事。”
李向东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感觉不是有事,而是张森知道他们今天要出门,特意让自己媳妇说的有事。
回正房扶上李老太,李向东把人送到老宅。
“娘,我们要去什刹海滑冰,您去不去?”
抬头看一眼李向东,坐在煤炉子前纳鞋底子的李母低头继续。
“扶着你奶奶坐我身边,挨着煤炉子暖和,滑冰场我就不去了,老胳膊老腿的再把我给摔喽,回来还得让人伺候。”
李母乐意春暖花开的季节,选个好天气出门逛逛,寒冬腊月的天气,她还是喜欢坐在煤炉子旁,暖暖和和的做点针线活。
去什刹海滑冰,她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不想去就算了,老太太我交给您了啊,中午不用给我们一家做午饭,我爷爷的饭您也甭管了。”
从老宅回来,去厨房关火,看到周玉琴娘仨已经穿戴整齐,李向东大手一挥,李小竹最积极,第一个往院外冲。
李向东四人把周玉琴娘仨和李老头送上公交车,一路说说笑笑直奔什刹海。
公交比自行车快,蛐蛐孙回家放自行车,李向东三人停在三进院门口时,院门已经打开。
院里的所有屋子都有锁,李小竹兄妹俩和李晓波进不去屋,前中后院撒开欢的来回跑着玩。
直到蛐蛐孙过来,李向东在后院抓住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