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协查通报(小修)(1 / 2)

接下来的两日,京市的天空难得放晴,冬日暖阳穿过光秃秃的枝丫,在灰色的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夏梦顾清衍和顾清清跟着顾徐之到处拜访故友。

很多都是顾家的旧人,看到顾徐之都是一番唏嘘,感叹这些年的不易,好在现在情况明朗了些。

也是现在风气真的好了很多,街上不再有那么多红小兵,随随便便就被拉出去游街的事情也不再发生。

这些人才总算没那么战战兢兢,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磨难,哪怕是活下来的,也都伤筋动骨,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回来后发现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聊起来又是一阵哀叹。

夏梦他们作为小辈,一直安静的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谈话,心中也很是触动。

他们这一辈人经历的最多,很多事都是没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

夏梦还第一次见到了顾徐之口中的叶老。

老人住在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青松翠柏挺立在道路两旁,给冬日增添了几分肃穆的生机。

刚一进门,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便迎了上来。

他虽已满头银发,腰板却挺得笔直,一双眼睛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看到他们一家人,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徐之,你可算来了。”叶老的声音洪亮有力,“这就是你家的几个孩子吧!一个个长得真精神,看着就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

“叶爷爷好。”夏梦拉着顾清衍,恭敬地打了声招呼。

“叶爷爷好。”顾清清也跟着脆生生地叫人。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叶老笑得和蔼,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几人寒暄着坐下,警卫员端上了热茶。

叶老的目光在几个年轻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顾清衍的脸上。

他端详了片刻,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怀念与感慨,“这孩子,长得真像你父亲。没想到啊,顾家最肖似你父亲的,竟出在了孙辈里。”

“是,清衍最像他爷爷。”顾徐之的语气里也带着一丝感慨。

“可惜啊,老顾没能亲眼看到。”叶老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隐去,换上了一抹沉痛。

“当年的事也怪我,你大哥和小弟枉死,我却没能帮上一点忙。就连后来你被下放,我也无力阻止,徐之,我愧对老顾啊!”

“叶老,您千万别这么说。”顾徐之连忙道。

“当年大哥的死太过突然,是谁也没想到的,小弟是为了保家卫国,不畏牺牲,是他的荣耀。前些年那样的光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您也是有心无力。若不是后来您暗中出手,帮我假死脱身,恐怕我也活不到今天。”

“你们兄弟三人,都是天性纯良的好孩子,可惜生在了这个年代。”叶老又是一声长叹。

他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神情。

“你们的父亲也是一样,都是心怀大义的人。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年打仗的时候,我们缺人缺粮,战士们常常是饿着肚子往前冲。”

“有一次,我们被困在山上,弹尽粮绝,几乎到了绝境。是你父亲,听说了我们的情况,硬是冒着被鬼子发现的危险,带着人,深更半夜偷偷给我们运来了物资。那一批物资,让我们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从那以后,他也一直在后方捐钱捐粮,给了我们天大的支持。”

叶老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在战火中奔走的身影,也是从那时起,两人结下了过命的交情。

“可惜啊,他明明在战争中活了下来,最后却还是……”叶老的声音低沉下去,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好在你还活着,顾家也后继有人,我这心里,才不算完全对不起老顾的恩情。不然,我这一辈子都会活在悔恨之中。”叶老最后感叹道。

听了他的话,客厅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顾徐之的眼眶微微泛红,心中又何尝没有过怨恨?

只是他更明白,盛极必衰,是世间常理。

顾家辉煌太久,终究要迎来大厦将倾的一天。

他相信,父亲在世时或许也预见到了,只是两个儿子接连去世的打击太过沉重,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

就在这时,保姆又端过来一个果盘,打破了这沉重的气氛。

叶老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说的话题太过沉重,连忙摆摆手,笑道:“瞧我,年纪大了,就总爱念叨过去的事,不说这些了。既然来了,就多坐会儿,留下来陪我这个老头子吃顿饭。王婶最会做地道的川菜,你们年轻人肯定喜欢。”

“当然,我们今天过来,就是想陪您吃顿团年饭。”顾徐之立刻答应下来。

王婶听到,脸上也笑开了花,“那感情好!今天就让大家尝尝我的手艺,保管让你们吃得满意。”

说完,便转身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

叶老端起杯子啜了一口茶,放下后,目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