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就顺着话题,东拉西扯了一通,主要是聊那边的语言、吃的东西。
比如小笼包这些有名的美食。
王家和听得一愣一愣的,却也津津有味。
王小北转向王小东,“大哥,萧思嫒那边提见面的事,怎么回复的?”
王家和提前回家了,也不清楚双方见面没见面。
他在不在场倒是无关紧要,家里做主的是爸妈,王小东又是大儿子。
王小东闻言,有些忸怩,瞥了眼王家和,“那边的意思是……先等等再说。”
王小北眉毛一挑:“等等是啥意思?同意不同意倒是给个痛快,当初不是他们家主动提见面的吗?”
王家和收起笑容,抽了口烟,“最近劝返的风声越来越紧,他们担心你大哥将来会被清退回乡下,所以想等一等。”
听了这话,王小北心里琢磨开了。
没再追问萧思嫒的态度。
说萧思嫒因为担心王小东可能回乡而犹豫,太过势利,简直是道德绑架。
要知道,农村人都削尖脑袋想进城当工人。
由于精简政策,周围大院多少夫妻闹离婚的,甚至还有寻短见的。
王小东一旦回乡下,就又成了农民。
只要是理智的人,都会为将来打算。
毕竟真要是那样,不是离婚就是两地分居,毕竟现在户籍管理严格得很,黑市也查得紧。
想了想,王小北望向王小东:“大哥,上班后,你去找邹叔提这事,他会帮忙的。”
王小东是大伯王家军安排去的,邹正阳肯定不会让他被精简。
萧思嫒妈妈还是工会主任,二人联手都保不住一个城里名额,那就太荒唐了,这会又不是非常时期。
他俩随便哪一个,保住大哥留在城里都是十拿九稳。
王小东皱眉:“这能成吗?”
王小北轻松地说:“你先去说说看,探探口风。”
王家和思考片刻后,缓缓点头:“听小北的,你去跟邹叔谈谈这事。”
王小东在一旁听了,目光在二人身上转了一圈。
沉思良久,他最终还是颔了颔首。
王小北见状,琢磨着还是得把原委讲清楚。
毕竟,等他自己悟透,有点跟不上趟儿。
“大哥,其实……”
接着,他条分缕析地把情况给王小东剖析了一遍。
听完后,王小东略显犹豫,“小北,你的意思我懂了。不论是邹叔,还是萧思嫒她妈,其实都有能力保我留下来,对吧?”
“照你这么说,萧思嫒那边对我估计不是特满意?要不,她妈一个人就能保住我。”
“嘿,算你聪明。”
王小北憋着笑,应道:“大体上是这个意思,说不满意也太过,但的确有点儿观望的态度。”
不妥妥就是拿王小东当备胎嘛。
不是萧思嫒找备胎,而是她爸妈权衡之下,先留王小东做候补,看看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
这事儿,正常得很,没啥稀奇。
哪个正常的爸妈不想自家闺女嫁得好点儿呢?
何况萧思嫒她妈还是个小领导。
王小东听完,没言语,显然在脑子里盘旋着这些事儿。
王家和又吸了口烟,突然想到什么:“差点忘了,有你的信。”
闻言,王小北立刻起身,走到供桌旁拉开抽屉,有2封信。
一封自港岛,想必是小菊通过柯秋露捎来的。
另一封,则是署名王向阳。
狗娃的来信。
这小子,这么久才想起给我写信。
先打开了狗娃那封,字迹潦草的像狗刨,简直是辣眼睛。
个别地方涂涂抹改,差点就成了象形字。
好在,内容还是勉强能看懂。
人家怎么说也是念过高小的人了。
信中说,他刚结束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便赶紧写了这封信。
目前人在登州某海岛,没具体说地址,只提了部队编号。
信里絮絮叨叨地记录了近况。
晕船,初到时还因吃海鲜过敏。
都是些日常琐碎,部队里的事却一字未提。
读罢,王小北收起信件,打算得空给狗娃回一封。
接下来,打开了来自港岛的信。
信中提到,陆洋妥协了。
往后,高峰公司的大半股权将归他所有。
他打算找个时间,按后续规划拟份方案,得把公司搞得风生水起才行。
至于他不在港岛时,陆家会不会掏空公司转移资产,他倒不太担心。
一来,有邹德宇帮忙盯着,会定期请专业人士审计。
凭邹德宇在纺织行业的经验,多少能防一手。
二来,就算亏了也没事。
说到底,他图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