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闻言,心中了然。
言下之意,大妈待她一般,倒是大舅家的张志勇心善,对她关照有加。
怪不得午饭时候,冬秀被喊回家吃,想来应是农忙时节,张志勇总是回来比较晚。
此时此刻,他心底已经有了计较,暂且预备两套方案,至于怎么做,还得看张美英的想法,毕竟这是娘家的事。
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一路说着,走了一刻钟,二人到了大队的代销点。
“赵叔。”
王小北走进去,一眼便看见赵弘大正忙着整理刚进的货。
“哟,小北来啦,冬秀也一块儿呢。”
赵弘大见二人,脸上堆满了笑意,乐呵呵地打着招呼。
王小北咧嘴一笑,轻轻颔首:“对,赵叔,我来这边瞅瞅有啥买的。冬秀,你来看看,有啥中意的不?”
冬秀闻言,四处打量了一番,最终还是摇摇头,道:“没啥要买的。得票儿的咱没票,不需票的买了也是多余。”
王小北一听,点了点头。
转头扫视了柜台一圈,只见空荡荡的,除了一小撮红糖外就没有其他的。
可惜,就没这边红糖的糖票。
况且,张美英已经带了红糖来,也不用再买。
心里估摸着明天或许没法回去,总归得解决吃饭问题,便向赵弘大问道:“赵叔,我有全国粮票和钱,可不可以在咱大队换些大米或面粉呢?”
其他人没有,但队长那里,哪怕是在紧张的日子,想必也多少有一些。
“这个……”
赵弘大一时犯了难。
全国粮票,那可是金贵玩意儿,拿它到公社,不论是糙米细粮,都能换的。
“你打算换多少?”
王小北想了想,回应说:“10斤大米差不多了。钱的话,该多少我另给。”
赵弘大想了想,又问:“急要不?”
“倒也不急,明天能拿到就成了。”
听完,赵弘大思忖一阵,终是点头:“成,你把粮票跟钱给我,明早我给你送过去。”
王小北想了想,答应下来:“那就多谢赵叔了。”
说完,他掏出2块钱跟10斤全国粮票。
之所以没换太多,是因为全国粮票能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买到食用油。
在城里都是稀缺的很。
至于中间那些利润,他懒得去管,谁愿意白白忙活呢。
事儿谈妥后,王小北就打算撤了,原先还想着或许能买到点什么。
他眼光一扫,落到了柜台上两瓶落了灰的白酒上。
迎驾贡酒。
这名字,身为池州土生土长的他再熟悉不过。
虽说现在提起它,别说全国了,就连省里头也没多大响动。
但后来可真是火遍了天。
“赵叔,这酒要票不?”王小北随口一问。
赵弘大瞅了瞅那两瓶白酒,摇了摇头:“以前不用票,太岳山那边产的,就是价钱不便宜,每瓶一块二。现在不行了,得票。”
确实,那价儿在当时算高的了。
听了这话,王小北眼珠一转,笑道:“赵叔,早先进这批货应该还没要票吧?这酒摆这儿也有些日子了,能不能通融一下?”
赵弘大闻言,瞄了瞄那酒,转头嘿嘿一笑:“成,你要几瓶?我给你拿。”
王小北一听,双眼一亮:“赵叔,这么说,你那儿还有存货?而且还不用票?”
“这个你就别操心了,顶多4瓶,你要多少说吧。”
这话一出,王小北琢磨了下,从这儿到公社少说也有40多公里,其中门道估计多了去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他该操心的。
他笑着掏出钱递给赵弘大:“都要了,正愁一会儿走亲戚手里没东西呢。”
赵弘大接了钱,乐呵呵地转身离去,不大会儿功夫,手里提溜着4瓶白酒回来了,往王小北面前一递。
“这下真没得咯。”
王小北咧嘴一笑,点头道,“那行,赵叔,多谢啦。我们先走了。”
话音一落,他拿着东西,正要走。
“哎,哥,家里煤油没有了。”
冬秀忽地插话。
王小北投去疑惑的目光,冬秀抿抿唇道:“家里平日很少用煤油灯,年前那点已经点完了。我手上没有钱,就没买。”
王小北一听,心中了然,估摸着是被大舅妈给拿去了。
转头望向赵弘大,他开口道:“赵叔,再拿点煤油给我们吧,她们家还有多少定量?全给我装上。”
赵弘大一点头,麻利地翻出登记簿,头也不抬地确认:“张承志家的,对不?剩下一两半,按季度算的,全要了是吧?”
“对,全要了。赵叔,给个盐水瓶装,我没带东西来。”
冬秀还来不及接口,王小北已经抢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