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撒了几颗,却足以引发孩子们的一阵欢呼和争抢。
左一把,右一把。
如今物资珍贵,这一路撒下去,再多也不够分,只能这么做。
途中要是有男人挡着,递上一支烟,也是意思意思。
好在目的地并不远。
走了约莫三十分钟,众人总算是到了萧思嫒家。
这不是寻常的四合院。
而是座罕见的四进深大宅院,占地宽广,与别家不同,去往后院不用绕路侧边的月洞门。
这个四个院带穿堂。
随着王小东走进去后,院子里亦是一片喧腾。
今天,大院里有两家都嫁女儿。
宾客盈门,好不热闹。
王小北的音乐在这氛围中更添了几分欢快。
穿过垂花门,走过前院,最终抵达中院。
“来啦,来啦。”
众人一现身,现场气氛瞬间升温,鞭炮声随之噼里啪啦响起。
鞭炮声渐息,王小北的演奏也随之停下。
“邹厂长,怎么劳你大驾亲自跑一趟啊。”
萧父望着邹正阳,满脸笑容地打招呼。
邹正阳笑了笑:“我这媒人哪能缺席。新娘在哪,我们来迎亲了。”
说着,轻轻推了一把王小东。
王小东略显羞涩地走上前:“爸,妈,我来接媛媛了。”
萧母轻叹一声。
没等她开口,一群年轻妇人已经笑语盈盈:“想就这样带走新娘,怎么可能,大家说对不对?”
“没错。”
周围的孩子和年轻人纷纷笑着附和。
王小北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心知这关得邹正阳来过,否则就得硬闯了。
此刻,他深切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
要是大伯家有几个同龄的兄弟在,那场面才真叫一个热闹。
王小武和王小文这两个不算数。
在村里,同辈的总爱起哄,总有人能炒热气氛。
邹正阳端着果盘,满面春风地穿梭其间,一一应酬。
如今的风俗比后世温和许多,备些糖果、香烟,也就差不离了。
邹正阳带着王小东,一一介绍着亲戚,姑婶舅叔,一圈下来,总算理清了关系。
看来萧家的亲戚阵容还真挺庞大。
接亲嘛,得抓紧时间,回去太迟可不吉利。
邹正阳和王小东进到屋里,迎出了身着红色新衣服的萧思嫒。
客厅里,众人都静了下来。
王小东脸红扑扑的,对着萧爸萧妈认真地说:“爸、妈,我带嫒嫒走了,我一定对她好。”
这话一落,萧妈妈眼眶泛红,一边抹泪一边颔首。
接着,她拉着萧思嫒的手,反复叮嘱说:“记着妈说的话,过去要好好过日子,听见没?”
萧思嫒眼圈也红了,重重颔首。
“妈,我知道了。”
萧妈妈见状,轻叹一声:“好了,去吧。”
王小北在一旁观望着,心想,要是回到那个红色年代,结婚就不仅仅是和父母告别了。
还得对着教员的相片承诺。
“来几个人,搭把手,把这些东西搬出去。”
邹正阳见状,朝外头喊了一声。
立刻有几个小伙子走上前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嫁妆往外搬。
最显眼的是那只大红箱子,里面装了几套衣服和被褥。
其余的像热水瓶、痰盂这些小物件也一并带上。
萧思嫒走到门外,上了装饰着大红花的自行车。
回头望了望,泪水在眼眶打转:“爸妈,我去了。”
王小东也跟着重复了一遍。
萧母边擦泪边挥手:“好了,快走吧,别误了吉时,记得要幸福啊。”
邹正阳高声吩咐:“音乐起。”
王小北连忙拉起欢快的曲子,一行人在乐声中出发了。
至于留下的亲戚们,自有新娘家的人招待。
院子里,另一对新人薛雪夫妇,见门口鞭炮声响起,知道接亲队伍已经离开。
他们笑闹着,也往自己家的方向赶去。
不到11点,一行人已经回到了家。
还没进家门,院子外头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
大家伙儿拥着往屋里走。
供桌上的香和蜡烛早被点亮,张美英和王家和两位长辈端坐上座,各自别着朵小红花。
直到客人们陆续到齐,二老这才起身相迎。
满脸笑意地望着进来的俩年轻人。
“爸。妈。”
在人群的围绕下,新婚的小两口走进正房,对着二老异口同声地喊。
“哎,好嘞好嘞。”
张美英乐得合不拢嘴,手里捏着红包,一一递过去,王家和也给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