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许诺(1 / 2)

没错,陈木就是要征求村民意见,这种事情个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如果全村都认为海洋大学不适合落地在这边,那么要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就会变得而更加困难,但是陈木不相信,这种好事,村民会持反对意见。

李奇镇长此时的脸色非常的难看,陈木明显是有备而来,若是随便找一些村民当代表,不管怎么找人都没问题,最终肯定都是反对多,同意少,但是这按照随机指定的门户来进行抽查征求意见,结果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三姓村固然有灰色产业收入,但是并不能普及到所有村民,甚至大部分的村民都无法享受到分红,这种情况下,要是知道了海洋大学项目要落地在村门口,估计会引发不小的轰动,绝大部分的村民基本都会同意,因为这是利他政策。

有一个容纳两万多名大学生的大学,哪怕你是随便做一点小生意,生活都可以过得很滋润,更何况卖掉这些土地还能够分到不少钱,怎么想都没有坏处。

“记住了,所有村代表都需要带上各自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门户一定要对得上。”陈木随后写下了几个村门牌号,这些村门牌号大部分都是村庄深处的村民,因为他们走访过,基本都在村外围,而村外围家家户户都是高档住宅,按照各村的村户排列,给出的号码基本都是处于村内部且房子比较简陋的。

这些村民,才是真正知晓三姓村一个具体情况的人。

听到陈木的话之后,李奇镇长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原本还想着糊弄过去,但是陈木要求每一个村代表都要带上身份证或者户口本,那就做不了假了。

“黄伟,你和李奇镇长他们一起去通知,同时宣讲一下我们的政策。”为避免李奇镇长从中作梗,陈木最终还是决定让黄伟随同,而他则是挨个挨个村给出指定门户,这也导致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村庄将会通知到哪些人,无法提前去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威胁。

“好的陈组长。”黄伟心里对陈木的计划可以说佩服五体投地,换做他是完全想不到用这样的办法来征求三姓村村民意见的,特别是想到之前陈木不留余力的在三姓村走访的事情,如今才知道陈木原来早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了。

走访三姓村不是目的,而是要看一个明白,如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那么此次召集过来的村代表就具有一定代表性了。

李奇镇长虽然心有不甘,可是陈木已经下达了指令,他就算不想配合也不行了,于是三人连同驻村领导林耀东先去了张家村陈木所指定的十户人家宣传讲解。

而陈木则将其他三姓村的村两委都留了下来,他也不能什么工作都不做,不管是张宁也好,方宇也罢,甚至是吴大龙,这些人都是三姓村灰色产业的获利者,他们不同意海洋大学项目落地在这里能理解,但其他村两委,可能未必就真的和他们三人一条心了。

毕竟自古以来,分赃不均的事情是最为常见的,陈木不相信这三姓村的村两委人人都得到一样多或者得到很多,肯定还有一些人获利小,甚至只是充当苦力。

于是,陈木开始给三姓村的两委讲解了海洋大学落地有多好,未来三姓村的发展有多快,好处有多少等一些实际问题,大约一个小时后,陈木很明显就感觉到有些村两委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如果不是碍于村书记在这里,他们都可能忍不住会主动提出问题或者和陈木互动起来。

“海洋大学若是能够顺利落地,将会永远和彻底改变三姓村的面貌,未来三姓村的发展我不敢保证能有多快,但必然不是现在可以媲美的。”陈木看向众人,声音很大:“而且最根本一个问题,我们拼死拼活最终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培养后代,让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我在这里可以和大家许诺,三姓村若是支持海洋大学项目建设,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保证顺利,今后在同等条件小,三姓村的学生将优先录取。”陈木这句话无疑是重磅消息,让原本就意动的村两委露出激动的神色。

张家村有一名年约四十多岁左右的村委问道:“陈组长,您说的是真的吗?我们张家村的子女真的可以在这里上大学吗?”

“这位张村委的问题问得很好。”陈木心中顿时松了口气,有人松口就意味着他的动员起了效果,而张宁和方宇也没想到陈木的口才如此之好,如果不是因为灰色产业收入相当可观,他们都非常心动。

正如陈木所言,他们努力再多,拼死拼活,不是为了后代过上更优质的生活又是什么?至少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代不能改变命运,那就两代人,两代人不行那就三代,只要有书读就有盼头就有希望。

他们都是农民出身,本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度,他们的认知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想要让子女改变命运,读好书无疑是最便捷的一条途径了。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积攒一些积蓄适当时候经商做生意,但是俗话说得好,当官的仔不好生,做生意的老板更不好生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或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