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这里!
传统接口在数据交换层至少有3个时钟周期的冗余延迟,在16n以下,尤其是我们正在攻的7n节点,这延迟足以吃掉宝贵的时序裕量!
‘混沌’协议从内存直接抓取建模数据,绕过中间件,延迟能压进1个周期!
这省出来的余量,就是性能,就是功耗!为什么不能.....”
“钟总!”
一个略显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打断了他,带着明显的不耐。
原禾芯科技cto,现eda开发部射频与3d仿真部经理张哲,分开人群走了过来。
他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灰色工装夹克,与周围的年轻工程师们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还还带着打印机热度的报告,纸张被他攥得有些发皱。
“性能?功耗?”张哲把报告“啪”地一声拍在钟耀祖面前的操作台上,声音陡然拔高,“看看这个!balong5000射频前端lna(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的3de联合仿真结果!用你们那个‘混沌’接口跑出来的!”
他的手指用力戳在报告上一处用红笔重重圈出的数据区域。
几乎是大声吼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