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1 / 2)

全球核心业务系统sla达标率:99.92%。

后面跟着一行小字注释:涵盖erp、cr、pd、ws、isales等全部7大核心平台,涉及全球138个数据中心节点。

重大生产故障(1级\/2级):0。

注释: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00%(去年同期发生2起2级故障)。

平均故障修复时长(ttr):从q2的4.3小时降至2.1小时。

月度告警总量:从峰值月均105万条降至66万条,降幅37%。

告警自动化处置率:从年初的不足30%提升至68%。

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优化:通过虚拟化整合与负载智能调度,节省物理服务器2100台,年化成本节约预估1.2亿人民币。

陈默的手指在屏幕上缓慢滑动,目光沉静如水,看不出丝毫波澜。

他看得极其仔细,尤其是那些趋势图和根因分析的部分。

张福全的心,也跟着那滑动的手指,时而提起,时而落下。

“sla已经到99.92%了?”陈默终于开口,“这个‘99.92%’,含金量如何?有没有靠人为压着低级告警不升级、或者靠堆人力硬顶换来的?”

张福全内心麻了:来了,默总果然一眼就看到了关键!运维的“稳”,最怕的就是虚假繁荣。

面上却不动声色,“绝对没有!”

张福全斩钉截铁,立刻调出报告中的“告警治理”章节,“这是关键。以前的告警,像‘狼来了’,太多无效、重复、低级别的干扰信息。我们做了几件事:”

他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操作,调出几张清晰的图表,是告警标准化与降噪。

继续说道:“我们联合各系统owner(负责人),重新梳理定义了近3万条监控项的告警级别、阈值和关联关系。引入基于ai的告警智能压缩算法,把大量同源、同因的重复告警自动合并。这一项,就干掉了近40%的‘噪音’告警。”

图表显示,无效告警比例从65%骤降至25%。

“还做了自动化处置闭环:“基于‘磐石’平台(智能运维平台),梳理了120+个高频、可标准化的处置场景脚本。

比如常见的‘磁盘空间不足’、‘进程僵死’、‘网络端口波动’,现在平台能自动识别、自动触发处置流程,无需人工介入。

处置成功率达到92%。”

屏幕上播放了一个简短的动画演示:一个磁盘空间告警触发->平台自动定位主机->自动分析日志和空间占用->自动清理指定临时文件\/或发起扩容流程->告警自动恢复。

张福全在展示亮点工作的时候眼里好像有光,见陈默点头,声音都又高了几度。

“我们还建立了‘故障预演’机制。

每周例会,不再是念经报流水账,而是由各领域专家,模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故障场景,或者基于当前监控数据预测的高风险点,进行沙盘推演。

逼着大家提前想根因、想预案。

四个月,我们预演堵住了17个潜在的重大隐患。”

他点开一个案例,“比如这个,就是推演时发现某个核心数据库的归档策略在高并发月结时存在连锁崩溃风险,提前做了优化。”

张福全太了解陈默了。

他知道跟默总汇报,光说“结果好”没用,一定要挖出“过程”和“方法论”。

这套东西,还是当年默总手把手教自己的:问题要前置,根因要深挖,解决要成体系,别总当救火队长!

至于问陈默为啥这么懂,你去当几年救火队长试试,会让你恶心到吐。

经常凌晨3、4点被人一个电话叫到公司他真的受够了。

陈默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微微前倾的身体和专注的眼神,表明他听进去了。

他手指点了点“资源优化”那部分:“省了2100台物理机?没影响性能?没埋下新的隐患?”

此刻张福全被问到这点以后心情直接美到起飞,默总,我提前预判了你的预判。

就知道会问这个!资源优化是双刃剑,省了钱但压榨过度就是定时炸弹。

“我们叫它‘三压一优’策略。”张福全说话像一个回答老师问题的小学鸡。

他调出详细的容量模型图:

“压闲置:通过更精细的资源画像,识别并下线长期低负载(<10%)的‘僵尸’服务器,这块贡献了35%。

压冗余:重新评估了所有非核心系统的ha(高可用)策略和备份冗余度,在保障sla的前提下,合理降低部分系统的冗余资源配比,贡献了25%。

压浪费:推动开发团队优化了20多个高资源消耗应用的代码和配置,比如那个着名的‘内存吞噬者’报表引擎,优化后单实例内存需求降了40%。

最后是‘优调度’:基于ai预测的业务负载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