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躲进掩体,暂时失去了火力支援能力。
李达抓住机会,下令发起反击:“兄弟们!冲啊!把鬼子赶出去!”
士兵们从战壕里冲出,端着刺刀朝着鬼子扑去。孙明带领班排士兵冲在最前面,他挥舞着军刀,连续砍倒两名鬼子,自己的肩膀却被鬼子的刺刀划伤,鲜血浸透了军装。他顾不上疼痛,继续朝着鬼子冲去,小张留下的步枪被他背在背上,枪身随着奔跑不断晃动,仿佛在为他加油鼓劲。
战斗陷入了白热化,双方士兵在阵地前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孙明看到一名鬼子军官正指挥着士兵们抵抗,立即举起步枪,瞄准军官的胸膛,扣动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出,准确地击中目标,鬼子军官应声倒地。失去指挥的鬼子士兵顿时乱作一团,开始纷纷向后撤退。
“追!别让他们跑了!”孙明大喊着,带领士兵们追了上去。鬼子在前面拼命逃跑,有的甚至扔掉了武器,只为能跑得更快一些。二营的士兵从山林里冲出,与正面追击的士兵配合,形成夹击之势,又歼灭了不少鬼子。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鬼子的骑兵小队赶来了!十几名骑兵挥舞着马刀,朝着追击的新华军士兵冲来,试图掩护步兵撤退。“快躲开!”孙明大喊一声,拉着身边的一名士兵扑倒在地,马刀几乎是擦着他们的头顶划过,砍断了旁边的一棵小树。
赵伟的炮兵营立即调整火力,两颗炮弹朝着骑兵小队飞去,虽然没有击中骑兵,却将他们的队形打乱。孙明趁机举起步枪,连续击毙两名骑兵,剩下的骑兵见状,不敢再继续冲锋,只能掉头逃跑。
鬼子的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狼狈地撤回了平原边缘的迫击炮阵地,然后带着三门迫击炮,朝着太原方向撤退。新华军的士兵们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在李达的命令下返回阵地——经过一场激战,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而且需要尽快修复被破坏的防御工事,防止鬼子再次偷袭。
战斗结束后,阵地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鬼子的尸体和武器,鲜血染红了阵地前的草地,不少士兵受伤,躺在战壕里呻吟。孙明靠在掩体上,看着身边牺牲的两名士兵,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将士兵的尸体整理好,盖上军大衣,然后拿起铁锹,开始掩埋尸体。
李达走到孙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孙明,辛苦你了。这次咱们又打退了鬼子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孙明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团长,咱们又牺牲了不少兄弟……什么时候才能把鬼子彻底赶出去啊?”
李达叹了口气,望着远处的平原:“快了,孙明,咱们每打胜一场,离胜利就近一步。这些牺牲的兄弟,不会白死,咱们一定会替他们报仇,把鬼子赶出这片土地。”
赵伟此时也来到阵地,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武器,眉头紧锁:“这次鬼子虽然被打退了,但咱们也消耗了不少弹药,而且有三十多名兄弟牺牲,五十多人受伤。要是鬼子再派更多兵力来,咱们的压力会更大。”
李达点了点头:“我已经向陈旅长汇报了情况,请求补充弹药和药品。另外,让侦查排加强巡逻,密切关注鬼子的动向,防止他们再次偷袭。”
接下来的几天里,新华军一边清理战场,掩埋牺牲的战友,救治受伤的士兵,一边抓紧时间修复防御工事,补充弹药。孙明带领班排士兵,将被炸毁的战壕重新挖深,将损坏的掩体修复好,同时在阵地前增设了更多的铁丝网和地雷,还在侧翼的山林里设置了多个警戒哨,确保能及时发现鬼子的动向。
侦查排的士兵们则分成多个小队,在狼山周边的平原和山林里巡逻,他们穿着伪装服,小心翼翼地前进,仔细观察着每一处可疑的地方。一天下午,侦查排的士兵在距离阵地五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发现了鬼子的临时营地。营地内有大约五百名鬼子士兵,还停放着两辆卡车,看样子是鬼子撤退后留下的后卫部队,负责监视新华军的动向。
“营长,要不要咱们偷偷摸进去,把他们一锅端了?”一名侦查兵兴奋地说道。
侦查排排长摇了摇头:“不行,咱们只有二十人,鬼子有五百人,硬拼肯定不是对手。咱们先回去汇报,让团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侦查排的士兵们悄悄撤离,快速返回阵地,将发现鬼子临时营地的消息汇报给李达。李达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参谋们商议。“鬼子留下五百人做后卫,显然是不甘心失败,想随时掌握咱们的动向,一旦有机会,就会再次发起进攻。”李达指着地图上的小村庄,“咱们不能放任他们在附近活动,必须尽快把他们消灭,消除隐患!”
经过商议,李达决定派二营的两个连和赵伟的一个迫击炮班,趁着夜色偷袭鬼子的临时营地。“晚上鬼子的警惕性会降低,而且咱们有迫击炮支援,成功率会更高。”李达对着二营营长说道,“你们从村庄的两侧悄悄潜入,先解决哨兵,然后发起突袭,迫击炮班在村庄外围提供火力支援,压制鬼子的反抗!”
当天晚上,二营的两个连和迫击炮班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鬼子的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