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芬去产检的那一天早上,徐春娇就把家里的双人床还有那大水缸给揣空间里了。
家里头的煤也剩好多,本来夫妻两都琢磨实在带不走就送邻居,徐春娇也一并给搜罗进了空间里。
夫妻两当时花了24块钱买了一千块砖头加高围墙,还剩一些堆院子,也被徐春娇一并装进了空间里。
等秦淑芬回来高兴得要死。
婆婆不开口交代,当儿媳妇的绝对不多追问一句。
肯定是用车搬走的呗,也肯定是朝家里头送呗,问那么多干啥…
不过婆媳两得坐客车回去。
当儿媳妇的依旧不问为啥不跟车。
家里头那些东西多不算多,少不算少的,估摸婆婆是找人顺路捎带回镇子上了。
要能坐顺风车,难道婆婆还会拒绝吗?
没坐上就是坐不了,安心听从婆婆指挥也就得了…
这年头谁坐客车几乎都是大包小包,老像逃荒的了,婆媳两轻装上阵舒坦了不少。
因为有清明节,车上乘客坐得挺满档,连带车前头油箱上都坐着个短发女人。
跟普通乘客不一样,
那短发女人边上还放着个簸箕,里头堆着水煮花生和水煮玉米。
车子行驶到一半的时候,女人开始站起来兜售。
车上馋嘴也正常,一开始还真有个女人被孩子缠着要吃,招呼着要买。
拿报纸卷起冰淇淋筒大小,装满一份是五毛钱。
五毛钱?这里头顶多就十多颗花生,卖五毛钱?
到底是已经拿过来了,人家也只能打落门牙活血吞,憋气的给了钱。
车上还好些人呢,这会全都闭上了嘴巴。
女人费力吆喝有玉米,有水煮花生,还有生芒果沾辣椒盐!
司机忽然也喊了起来,“赶紧的都买点,等会好停下来方便。”
客车到镇子上得三个多小时,客车中途得停一次。
也没固定的地儿,天大地大的真有需求就自己找个地方解决得了。
车上的人几乎都听明白了,这司机跟这卖玉米花生是一伙的,你不买点东西破点财,人家有的是法子整你。
前边已经有人不问价吃亏了,这会有人得问问,“那玉米多少钱一个?”
一听一块钱一个就得嚷嚷,“这也太贵了。”
司机火气挺大,叨叨不愿意买就下车去。
荒郊野岭的,能上哪去啊?
到底还是都掏钱买了。
司机高人一等爱骂人都是默认的事,没必要讨一顿骂。
女人顺顺当当一个个的卖过去。
轮着婆媳两了,徐春娇一瞅哪玉米煮得都不新鲜了,“不买”
今儿做点生意咋那么费劲呢,女人就得嚷嚷着几句咋的,连个玉米都吃不起啊。
小老太就回应对方一句说得那么轻松,那你请。
秦淑芬也得来一句咋还强买强卖呢。
人还得跟婆婆叨叨两句,以前就听妯娌说过,好些客车司机会强制乘客中途吃饭,那会黄水仙就遭殃了,吃的是白水煮面条,也是几块钱呢!
司机往后视镜看了眼,嚷嚷,“干啥呢,都坐好了”
女人瞪了婆媳两一眼才扭过身往回走。
小半天过去了,有人问不是说好的会停车给人方便么,咋又不停了呢。
司机不吭气只开车,倒也没人敢在问。
有的乘客寻思肯定是当婆媳的不买,害他们没法上厕所,眼神哀怨的偷看几眼。
也没敢真埋怨的,有些老太面相慈祥得仿佛下一秒就要掏出珍藏的桃酥饼,而那敢和司机呛声的老太给人一种随时随时掏鞋拔子的攻击感......。
这司机凶了吧唧可是出了名的,刚才不也没说啥么。
路上颠簸也是该的,毕竟出了城各种泥巴路,进镇子后看到第一条油柏马路后,车上所有人屁股都是一松。
镇子上修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上还有老牛家当初不经意行驶过的痕迹。
那是主干道,如今一直修到了快出镇子。
要缴养路费哒!
拖拉机上路一年得缴纳120块钱,都等不到一年一缴,那都是季度收。
客车和各种货车缴费还得高点。
镇子上没有救护车,否则都逃不掉。
倒也没离开镇子多久,可婆媳两都发现变化挺大。
柏油马路不仅多了,路上也能瞧见摩托车了,瞅着应该是公用车。
车上的人也都在看,懂的人还得叨叨几句今年邮政局新添置的,刷的绿色油漆,特别的醒目,谁能开上简直就是整个镇子上最拉风的存在。
还有一段路才到汽车站,司机不舍得踩刹车多浪费一点动能,提前几百米就熄火。
好歹也是到目的地了,还计较个啥啊,多走点路也没事。
谁都是排着队一个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