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牛妈(1 / 2)

一行人里头,连带徐春娇,也只是从杨桂芹嘴里听说了鹏城的总总。

能牵扯上关系的人就只有女婿一家调来鹏城的周秀兰。

只有牛桂枝正儿八经的来过鹏城。

头一回是因为珍珠霜的事带着姚家旺去了一趟香江。

轮着黄水仙为了到贸易公司给加工厂拿订单时,又走了一回。

连带牛桂枝都自发的揽了活,从码头出来就操心起了行程。

也不是头一回来了,到哪搭乘公共车都知道。

母女两直感慨,每回来都感觉羊城的人又多了不少…

姚家旺上回跟着亲妈去了一趟香江,算是第二回出了远门

老姚头几十岁的人了,离开熟悉的环境满是拘谨和不安。

这会码头人多,小老头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

母女两刚站定他也立刻停下不动,一手搂着自己的随身行李,一手紧紧的拉着大孙子,眼神就没有离开过徐春娇和牛桂枝。

亲家母说去哪就去哪,说干啥就干啥,就跟没带脑子出门一样被领着到处走。

徐春娇觉得亲家公挺听话。

老姚头觉得亲家母有计划。

两人对彼此都挺满意…

等车的时候,牛桂枝就见缝插针的指着过路能见着物品教姚家旺英语。

牛桂枝以前也是教孩子认这认那。

把家里的东西都认遍了,最后没啥认的了,就从菜窖里拿出一些青菜来教孩子认。

乡下孩子都是这样慢慢的启蒙

好些孩子还不会说话就能认出好多东西,问他南瓜在哪,小孩就会指指南瓜。

再问谁是妈妈啊,小孩再指指当妈的,效果挺好。

人真是多啊,牛桂枝跟老太太商量要不然坐三轮车去火车站吧。

上回徐春娇带着二妞来往羊城就感觉本地的机动三轮车多了不少。

牛桂枝几个月前从京都折返回海岛也是一样的路线,这会也有差不多的感触,免不了多看了几眼码头边挤得满档的车子。

立刻就有个小年轻迎了上来问坐不坐三脚鸡,公交车不知道啥时候来呢。

羊城很早以前就有三轮车公司。

最开始是人力拉车,十年前就开始有机动三轮车,用单缸汽油驱动。

今年三轮车公司改为小汽车出租公司,开始慢慢淘汰机动三轮车。

淘汰掉的车子被个体户买了,好歹也算有个营生。

跟铁饭碗当然没法比,拉一天客人挣一天的钱。

年轻小伙态度确实好,牛桂枝就问问到火车站去多少钱,一听价格就不乐意了。

羊城的三脚鸡都是明码标价,哪怕没坐过也听说过,价格就不对啊。

老牛家的人哪能做冤大头啊,不能因为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又是女同志就故意涨价啊。

牛桂枝跟人掰扯了几句。

周边也不是一辆三轮车,实在不行坐公交车去,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年轻小伙嘴巴也不利索,估摸也怕被同行抢了客人,三两下就松了口。

队伍里有个带脑子的就够了。

闺女心里有数,小老太也乐意丢掉自己的脑子,痛快的跟着牛桂枝的安排。

小三轮刚好能坐四个人。

现在十一月份,走路倒是不觉得冷,坐车时冷风往里头灌就会有几分凉意。

来了好几次的母女两缩着脖子躲冷风,只剩老姚头领着姚家旺往外兴致勃勃的张望。

老姚头是文盲,看到招牌就爱问大孙子写的是啥。

乡下孩子直到六岁上学才开始认字的一抓一大把。

姚家旺六岁半,今年牛翠兰开始给启的蒙,牛桂枝回家这几个月也教了点拼音,现在认个四五百字没问题。

小孩懂的立刻说,不懂的琢磨着瞎说...。

路过奶站的时候,老姚头指着招牌就问大孙子写的是啥,咋那么多人排队。

姚家旺很大声的说:“写的是牛妈站!”

老姚头宁愿蛐蛐名字取得怪也没有怀疑过大孙子,还得夸夸孩子真聪明,啥都会呢。

缩着脖子的母女两一直没抬头,只寻思冷天真不能坐三轮车,冷风四面八方来,躲都躲不了。

好不容易到了地下了车,母女两瞪圆了眼睛问人家这是哪,说好的火车站呢?

指望不上别人时,徐春娇就会自动捡回了脑子。

小老太三两下就弄明白了。

羊城有两个火车站,新的那个是六年前刚开的,有四个月台,跑京广线、广深线、广三线。

旧的火车站最主要的是广九铁路,能从羊城坐火车到香江。

羊城春秋都有广交会,最近好些港商就是坐的这一趟车从香江到羊城参展。

年轻小伙也很委屈,刚才听着这一家子说英语就觉得应该是香江来的。

老火车站可远多了,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