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一切都很稳当(1 / 2)

老太太忙时也会嘴瓢,直到隔天女方家挨家挨户的借糯米借谷壳回去酿酒,一路借到荒屋时人才知道。

昨天定亲的时候本应该说的是明年的今天订婚。

徐春娇做主的时候说劈叉了,整成了明天这个时候订婚....。

其实谁都听出来是说错了,但女方也只是抬了下眼皮子。

男方看女方不更正也就没说话,当天晚上回去把周围亲戚打算过年用的腊肉都全拿来下聘咯。

女方社员还笑呵呵的叫老太太别往心里头去,一家子都觉得老太太嘴里说出来的话吉利,不打算改了。

要不是因为变电厂的人来了一趟以后,先锋生产队就开始为安电忙活起来顾不了其他,徐老太嘴一瓢造就生产队最迅速订婚史的事,能说小半个月......

拉电是大事,队干部都把章程给贴出来了,再大广播循环放一放。

一开口就是电表的事儿,要么就是缴二十块钱安装电表,暂时装不起电表的可以包月。

家家户户其实就是照明用电。

从丰俭由人来看,如果家里就一个15w数的灯泡,电费是一毛八分钱一度。一个月撑死一块钱吧....。

两个灯泡的话就这么往上推演,差不了多少!

要是结合生活水平,其实这年头的用电还算是贵的!

公家还有防偷电政策,如果没有买电表,家里头只能用15w及以下的灯,灯泡大了要查火查住,逮住了得罚款。

社员们听得可仔细了,谁都在家门口跟周围邻居一起盘算。

之前已经有用沼气灯的经验,一家用电多少其实能预估。

有些社员不仅算自家的,还爱算别家的。

社员们最爱算徐老太家了.....。

像荒屋有四个灯泡,客厅用个15瓦,厨房用个5瓦,洗澡那屋用个5瓦,房间那屋也用个5瓦.....

一天下来,客厅厨房开灯三个小时,房间和洗澡屋共一个小时,一个月差不多四度电吧,那是不是才七毛二嘞。

徐老太绝对是生产队上最舍得花钱的人了,算出老太太一个月的电费,绝对多数人肯定超不过荒屋的用电量!

这家社员就叨叨自家用不上四个灯泡…

那家社员说就是就是,家里睡得早,到时候肯定用不着那么多电。

广播还在响....

再往下念叨就是徐老太给每户补贴三块钱。

直到12月份末,只要购买电表的,登记的时候就是17块钱。

负责广播的是李知青,谁叫人家普通话比较好。

这会也是一字一句的说明白了,这钱就是徐老太个人补贴的。

再往下说就是生产队要办一个加工厂。

厂长依旧是徐老太,生产经营关系会挂靠在海鲜捕捞公司下边。

家家户户的小喇叭巴拉巴拉的,社员们听得更加认真仔细。

不过,话落到耳朵里就是!@#¥徐老太给钱,@#!%¥&徐老太还要接着办厂#¥@!~%徐老太当厂长。

社员们琢磨着:

老太太办个厂子挂靠在捕捞海鲜公司,而海鲜捕捞公司属于生产队的产业。

一路推算下去,那老太太的厂子也属于生产队的产业,没差的啊?

再推算

老太太是捕捞公司的厂长,管事的第一把交椅。

人再办个厂子,依旧是管事的厂长,也没差的啊。

再再推算

在捕捞公司干活跟在老太太的厂子干活,都是先锋生产队出人,来来去去都是这么一拨人,真真没差的啊。

整个先锋生产队都是徐老太在管了,在自己家里头办个厂子算个啥。

先锋生产队的社员几乎没压力的就接受了加工厂的存在,更别提还有那三块钱的补贴。

所以接下来听说得要劳动力去扛电线杆子的时候,社员们踊跃报名。

都把生产队拉电当做是集体的事,都乐意出力干这活儿.....。

所有社员家里头的电线杆都是木头杆子,但厂房周围用的是水泥杆。

这玩意得四个人抬,遇到上坡时前面用绳子拖,后边用杆子翘,就这么一路往生产队运。

水泥电杆瞧着是挺气派,仿佛用了电会更好使似的。

不过听说是要钱买的,大家就觉得那木头电杆,看着更顺眼一点..。

社员们现在吃饭都喜欢到外边去,扎堆去看铺设线路的地方。

再碰到个别生产队的都要拉着人不放,恨不得拉着人家从村头走到村尾,再听听徐老太怒拉电线的故事。

大人小孩都一样。

那些个穿开裆裤到处跑的,到饭点拿着个空的塑料碗跟勺子就往门外冲,不乐意搁家里头正经吃饭。

家长也不阻挡,反正只要在生产队里头,这家瞧见了喂一口饭,那家碰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