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就怕你不翻脸(1 / 2)

整反了吧。

从来都是上级机关向下级部门了解情况,今天真是出奇了,

愣头青?

看年龄应该是刚入职不久,看体型极有可能是走后门做的警察。

“回去吧。”警员好心提醒道:

“程序不对,就算是询问案情,也不应该是你来。”

换个领导级别的人来,这事就说得通了。

所以警员真的是好心,怕这个愣头青初来乍到办错事。

“那你说应该换谁来?”于大章收起笑脸,一脸严肃。

怎么还抬上杠了……值班警员也不乐意了,沉着脸说道:

“行,你说找谁,我给你问。”

这下倒是给于大章问住了。

他在刑侦总队一个熟人都没有,甚至都叫不出名字。

“那个……”

于大章犹豫了一下,随即扬起头:

“我找总队长。”

既然叫不出名字,那就直接说官职。

先进去再说。

“他出去了,你给他打电话吧。”

那名警员看出于大章好像真有事,于是试探着问道:

“副总队长倒是在,要不你……”

于大章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听到他这么说,立刻应道:

“那就麻烦你了。”

他也没想到大年初二,正副队长全都在岗,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总队领导对工作还是认真负责的。

很快,他在副队长办公室内见到了这位刚上任不久的总队领导。

上一任刑侦总队的副队长,因为三甲医院案潜逃了。

于大章后来听李钧说,那位副队长在潜逃了两个月后,在北方一个小县城被捕。

从时间上来看,现在都快判了。

“于大章?”

于大章刚进屋,就被这位副总队长认了出来。

只见他站起身,用手招呼道:

“快坐快坐,大过年的,你怎么来这了?”

你不会以为我是来送礼的吧……于大章对他点头笑笑,随即来到办公桌前坐下。

“领导你认识我?”

于大章说话间打量着他。

对方看起来三十五岁左右,身形消瘦,双眼很有神。

“整个松海警界,只要是有官职的,没有不认识你的。”

这位副队长笑着说道:

“说起来我还得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这个位置。”

说完之后,他又赶紧摆摆手:

“开玩笑开玩笑,一切都是组织程序,对了,我叫廖长伟,你叫我廖队就行。”

这是位人情世故的高手啊……于大章发现对方在语言方面很有技巧。

既坦诚,又圆滑。

短短几句话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明明很敏感的话题,从对方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生硬。

甚至他还用开玩笑的方式,把气氛弄得很轻松。

不得不说,遇到个没有官架子的领导,也确实难得。

“廖队你好。”

可惜于大章没心情和他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我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曾晓晓自杀案的后续情况。”

这么说有点不礼貌,但他确实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直接一点也没什么不妥。

“曾晓晓自杀案?”

廖队听到后愣了一下,看样子对这起案子没什么印象。

于大章见状,立刻提醒道:

“应该和曾桂林做炸弹那起案子并案处理了。”

听到“曾桂林”的名字,廖队立刻应声道:

“那起案子啊,我知道了,曾晓晓是他女儿对吧。”

见于大章点头,他这才继续说道:

“我们后来根据曾桂林的供述,对曾晓晓的自杀原因进行了重新调查,发现那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确存在非法催收的行为。”

“随后我们联合工商部门对那家公司实施了查封处理。”

这是在玩套路啊……于大章立刻听出了他话里的玄机。

首先,“非法”这个词用得非常巧妙。

通常这个词用来强调行为或状态未被法律认可,可能涉及法律未明确规范的灰色地带。

比如,非法经营,非法集会。

只要用上了这个词,就代表罪过不大,犯罪事实不清晰。

而涉及到刑事犯罪,一般会用“违法”来形容。

别看只是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却天差地别。

非法催收……

听起来多可笑。

明明是违法的事情,只因换了个词,性质就完全变了。

于大章深吸了口气,盯着对面的廖长伟,沉声问道:

“廖队,听你的意思,你认为曾晓晓的死,和那家小额贷款公司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