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十年飘零,未遇明主(2 / 3)

集里明明这么多诗,咋就挑了这首带着‘禅机’的诗啊?容老弟多嘴问一句,难不成,是最近这几年,碰见什么坎儿了?”

张效坤点头之余,忍不住冲身旁的副官呵斥道:“你看看,你要是能有俺贤弟这两下子,俺一天还用这么操心么?”

“是是是,将军说的是!”副官应声回道。

张效坤这才转过头来,接着叹息道:“贤弟,不瞒你说,俺这十年呐,净他妈的碰见坎儿了!”

“这怎么能呢?”江连横问,“张大哥,你都混成陆军中将了,这还不算顺当?”

“嗐,贤弟,这军衔儿有个毛用,关键还得看实权呐!”张效坤撇了撇嘴。

“那倒是。”江连横不禁回忆起来,“张大哥,我记得咱俩上次见面,还是在辛亥那年,你从关外南下,说是要去南边闹革命,我没记错吧?”

“闹他奶奶个腿儿!那帮兔崽子,个个都是软骨头,早知道的话,俺当初就不跟他们混了,要是当年留在奉天跟着张大帅,没准俺现在啥都有了!”

张效坤言辞激烈。

几番问答下来,江连横也总算对张大诗人这十年戎马生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原来,辛亥那年,张效坤辞去海参崴华人商团长一职,南下投身倒清会党,抵达沪地以后,拜入陈氏麾下,随即摇身一变,从绿林出身的包工头,混成了光复军骑兵团团长。

随后南北议和,他便领着骑兵团这支队伍,昼夜巡逻,负责闸北治安工作。

二次革命时,张效坤率领骑兵团与“辫子军”激战。

起初,他凭借着一股猛劲儿,取得了几次小胜,无奈作战经验不足,孤军深入以后,被“辫子军”杀了个回马枪,骑兵团最终溃散而逃。

这是张效坤第一次沦为光杆儿司令。

前头部队战败之后,张效坤去寻友军第三师师长冷御秋,结果这师长见初战不利,竟然早已被吓得弃军出逃,撒丫子跑了,俩旅长也不知所踪;再想去寻李烈钧部队,结果湖口失守,李军仓皇后撤;紧接着就传来孙大炮和黄胖子相继出逃东洋的消息。

堂堂义师魁首突然撂挑子不干了,转头跑去小东洋那里寻求庇护。

颇有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意味。

舵手都走了,讨方主力的第三师瞬间军心大动,一哄而散。

张效坤见状无奈,便只好转身投到“辫子军”帐下。

话到此处,张效坤忿忿不平地说:“他妈的,说俺老张叛变革命,那俩当家的和师长、旅长都他妈跑了,俺能咋办?”

众人无意评价,只顾接着追问道:“那然后呢?”

然后,张效坤便只好留在“张辫子”麾下等待时机,直到某日被冯大总统相中提携,做了总统府的武官长,随后晋升陆军少将,拨给他一个旅的——番号。

番号有了,军饷有了,人手——还得靠自己去招募。

于是,张效坤头顶少将旅长的头衔,结果还是个光杆儿司令,这是第二次了。

不过,好在张效坤自打年少的时候,身上就有股子号召力,拿着军饷前往苏地招募土匪,没过多久,一支六千人马的部队便被他拉了起来。

等到对湘作战时,他带领的部队又遭遇前后夹击,整个人忽然“兵仙”附体,大摆一百多头的“毛驴阵”突出重围,待到援军来时,转身冲手下将士磕了个响头,竟离奇的演了一出反败为胜的大戏。

打那之后,张效坤更得冯大总统赏识,于是晋升为中将师长。

冯大总统是真疼他,这一整师的人马全都是顶尖的待遇。

坏就坏在冯大总统短命,靠山一倒,张效坤顿时失势,直系吴秀才不待见他,皖系是对手,再想朝京师索要军饷都困难,最后只好将部队移驻赣地,搜刮地皮。

可赣地也有驻军,一山不容二虎,张效坤手下被尽皆收买,他便紧接着第三次沦为光杆儿司令。

于是,他便备好了重礼,去京师求见“曹保定”。

“曹保定”答应给他二十万军费,让他另外再拉一支队伍,结果左等右等,愣是没看见军饷——到头来还他妈是个光杆儿司令!

思来想去,张效坤便也只好回到奉天投奔张大帅了。

毕竟,此时的张大帅早已今非昔比,说他是“东北王”,其实是小看了他,东三省只是根基所在。

事实上,如今奉系的势力早已蔓延到京津、热河、察哈尔等地。

张效坤觉得自己咋说也是个中将,理应得到重用——

“结果,结果……”张效坤突然喟叹一声,“唉,罢了罢了,说出来俺都觉得丢人。”

江连横见状,也不方便多问,便只好宽慰了几句道:“张大哥不用灰心丧气,你能一次又一次的拉出几千人马,这就是能耐,你缺的就是个机会而已。”

“是是是。”张效坤连连点头,“贤弟,不知道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可以啊,张大哥有用得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