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混战(2 / 4)

源头直指京城军械监。恐京中有变,才星夜兼程赶回,带亲兵是为防路上有失,绝无他意。”

杨嗣昌在一旁接口:“孙大人刚到,城西兵器库就被炸了,这未免太巧。”

孙传庭看向杨嗣昌,眼神锐利:“杨大人是怀疑我?逆贼巴不得我们自相残杀,难道要中他们的离间计?”

洪承畴将那块刻着“庭”字的木牌递过去:“孙大人请看这个。逆贼据点搜出的,还有人喊‘孙大人会报仇’,你怎么解释?”

孙传庭拿起木牌,眉头紧锁:“这‘庭’字绝非指我。逆贼惯用化名,说不定是他们内部的暗号。”他转向朱由检,“陛下,臣在陕西抓到一个工匠,他说逆贼首领常与一个戴玉扳指的官员见面,那扳指上刻着‘承’字。”

洪承畴猛地攥紧左手——他的扳指上,正刻着一个小字“承”。

“你胡说!”洪承畴厉声喝道,“那工匠是逆贼的人,故意栽赃!”

“是不是栽赃,一问便知。”孙传庭道,“臣已将那工匠带来京城,此刻就在宫门外,可当堂对质。”

朱由检点头:“宣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衣衫褴褛的工匠被带进来,见了殿内众人,吓得瑟瑟发抖。孙传庭温声道:“你别怕,告诉陛下,你看到的戴玉扳指的官员,是什么模样?”

工匠哆嗦着指向洪承畴:“是……是他!就是这个大人!我见过他和逆贼首领在工坊后门说话,手上的扳指一模一样!”

洪承畴脸色煞白:“你血口喷人!我何时去过陕西的工坊?”

“够了!”朱由检猛地拍案,“传庭,你带工匠来,就是为了指证承畴?”

孙传庭躬身道:“臣不敢。但此事蹊跷,需彻查。臣还查到,军械监近三个月流出的铁器,数量远超军饷记录,去向不明。”

杨嗣昌心中一动:“军械监掌印官是李嵩,莫非是他监守自盗?”

朱由检道:“传李嵩!”

李嵩很快被传来,此人身材微胖,见了殿内阵仗,腿一软就跪了下去:“陛下,臣……臣不知为何被传召?”

孙传庭问道:“李大人,近三个月军械监流出的铁器,为何与记录不符?”

李嵩眼神闪烁:“这……这是正常损耗,账本上都记着的。”

“是吗?”孙传庭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这是臣在陕西工坊搜到的,上面记录着每月从京城运来的铁器数量,与军械监缺失的数量分毫不差。李大人还要狡辩?”

李嵩面如死灰,瘫在地上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冲进来:“陛下!不好了!城东粮仓突然起火,逆贼带着百姓在粮仓外闹事,说……说朝廷故意烧粮,要逼反百姓!”

众人脸色骤变。杨嗣昌道:“逆贼这是想借民乱逼宫!臣请去城东平息骚乱!”

孙传庭道:“臣去协助杨大人,顺便查探火铳来源。”

洪承畴急道:“陛下,臣是冤枉的!请让臣戴罪立功,去追查李嵩的同党!”

朱由检看着三人,缓缓道:“去吧,都去吧。但有一条——不许自相残杀,若让逆贼得逞,朕饶不了你们。”

三人领命离去,殿内只剩朱由检和那本摊开的账册。他指尖划过“李嵩”二字,忽然想起李嵩是自己登基时提拔的老臣,一向谨小慎微,怎会勾结逆贼?还有那工匠,眼神虽怯,指认洪承畴时却异常笃定,不像是作假……

城东粮仓外,已是一片混乱。黑衣人混在百姓中,不断喊着“朝廷不给活路了”,煽动众人冲击粮仓。杨嗣昌赶到时,正看到几个黑衣人举着火把往粮仓上扔,守军射箭阻拦,却误伤了几个百姓,顿时激起更大的民愤。

“住手!”杨嗣昌大喊着策马冲入人群,“都给我退后!谁再闹事,以逆贼论处!”

百姓们看到官服,稍稍后退。一个带头闹事的汉子喊道:“杨大人来得正好!粮仓无缘无故起火,是不是朝廷想饿死我们?”

杨嗣昌看向粮仓,火势虽大,却集中在西侧,不像是意外。他道:“大家稍安勿躁,粮仓储备充足,绝不会让百姓挨饿。起火定是逆贼所为,我已让人去灭火,稍后就给大家一个交代。”

孙传庭这时带着陕西兵赶到,低声对杨嗣昌道:“我看到几个黑衣人往城北跑了,像是要去军械监。”

杨嗣昌点头:“你去追,这里交给我。”

孙传庭带人离去,刚到城北街角,就见几个黑衣人正翻墙进入军械监。他示意士兵埋伏,自己则绕到后门,悄悄潜入。

军械监内一片死寂,只有库房方向传来动静。孙传庭摸到库房外,听到里面有人说话:“动作快点,把剩下的火药搬到马车上,李大人说今晚必须运走!”

另一个声音道:“听说孙传庭把工匠带到宫里了,洪大人会不会被扳倒?”

“扳倒才好!等我们拿到火药,炸了皇宫,到时候……”

话音未落,孙传庭踹门而入:“到时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