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愈发紧张。杨嗣昌又与负责调配粮草的官员取得联系:“粮草运输绝不能再出差错,多派几路军队护送,交替掩护,务必确保粮草安全抵达西北。”
在西北边境,孙传庭望着远处挑衅的游牧部落骑兵,心中焦急万分。粮草未到,士兵们的士气虽未动摇,但长期消耗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对身旁的将领说道:“传令下去,密切监视敌军动向,不要被他们的挑衅所激怒,坚守阵地。同时,派人去接应粮草,确保粮草尽快运到。”
将领领命而去。孙传庭深知,在这粮草危机的时刻,任何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将士们的生死和边境的安危。
数日后,洪承畴的调查有了新进展。手下向他汇报:“大人,已查明那位富商暗中与神秘势力勾结,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从他的往来信件中发现,神秘势力似乎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与西北战事紧密相关,但具体内容尚未可知。”
洪承畴不敢耽搁,立刻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已查明与通敌官员往来密切的富商与神秘势力勾结,为其提供资金。神秘势力似乎在谋划一场针对西北战事的重大阴谋,臣会继续深挖,尽快查明详情。”
朱由检神色严峻:“洪爱卿,此事非同小可,务必要抢在神秘势力行动之前,查明他们的阴谋。杨爱卿那边,粮草运输情况如何?”
此时,杨嗣昌也进宫奏报:“陛下,粮草已分批出发,有多路军队护送,目前尚未出现异常情况。但臣担心神秘势力不会轻易放弃,定会在途中设伏。”
朱由检思索片刻后说道:“杨爱卿,加强对粮草运输路线的侦察,提前发现敌人的埋伏。洪爱卿,加快调查进度,若能查明神秘势力的计划,或许能找到破解西北危局的办法。”
杨嗣昌与洪承畴领命而去。杨嗣昌回到府中,对负责侦察的将领说道:“派出精锐斥候,沿粮草运输路线仔细侦察,一旦发现可疑迹象,立刻回报。”
将领领命后,迅速挑选斥候出发。与此同时,洪承畴继续对富商进行深入审讯。富商起初百般抵赖,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终于交代了一些线索:“神秘势力想联合游牧部落,里应外合,在粮草到达西北之时发动总攻,企图一举攻破西北防线。”
洪承畴得知后,立刻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大事不好。神秘势力计划联合游牧部落,在粮草抵达西北时发动总攻,企图攻破西北防线。”
朱由检面色大变:“这群逆贼,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洪爱卿,继续审讯,看能否挖出更多细节。杨爱卿,立刻将此消息传给孙传庭,让他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调整粮草运输计划,确保粮草安全。”
杨嗣昌与洪承畴再次领命而去。杨嗣昌快马加鞭,将消息传给孙传庭,并附上自己的建议:“孙大帅,敌军计划在粮草到达时总攻,大帅可将计就计,设下埋伏,等待敌军上钩。粮草运输也会做出调整,确保安全。”
孙传庭收到消息后,沉思片刻,对将领们说道:“杨大人的建议可行,我们在粮草必经之地设下埋伏,等敌军来袭。同时,加强城池防御,防止敌军突袭。”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孙传庭立刻安排士兵在粮草运输路线附近的山谷中设下重重埋伏,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然而,神秘势力似乎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们派出探子,对粮草运输路线和西北防线进行侦察。孙传庭得知敌军探子活动频繁,对将领们说道:“敌军起了疑心,我们要更加谨慎。让士兵们隐藏好,不要暴露行踪。”
在京城,洪承畴继续审讯富商,试图获取更多情报。富商犹豫再三,又交代了一个关键信息:“神秘势力在朝廷中还有内应,负责传递情报,但我不知道是谁。”
洪承畴眉头紧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再次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神秘势力在朝廷中有内应,负责传递情报。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尽快找出,西北战事恐难顺利。”
朱由检怒拍桌子:“这群乱臣贼子,竟敢在朝廷中安插内应。洪爱卿,务必尽快查明内应是谁。杨爱卿,加强对朝廷官员的监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拿下。”
洪承畴与杨嗣昌领命而去。洪承畴回到府中,对调查人员说道:“从与富商有往来的官员入手,调查他们近期的行动和书信往来,务必找出内应。”
杨嗣昌则安排人手,对朝廷官员进行秘密监视。朝堂之上,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西北边境,粮草运输队在军队的严密护送下,缓缓向目的地前进。孙传庭在城中密切关注着局势,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而能否守住西北边境,不仅关乎着大明的安危,也关乎着无数将士和百姓的生死。
神秘势力的内应究竟是谁?孙传庭设下的埋伏能否成功抵御敌军的总攻?洪承畴和杨嗣昌又能否及时找出内应,化解这场危机?大明王朝在这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正艰难地前行,而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所面临的考验,愈发严峻……
随着调查的深入,洪承畴的手下发现了一位朝廷官员的异常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