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努力,终于将“暗影盟”在京城的余党一网打尽。洪承畴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京城‘暗影盟’余党已全部肃清,京城暂时安全。”
朱由检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诸位爱卿此次立下大功,北方‘暗影盟’据点被破,沿海海盗退去,京城也肃清余党。但经此一役,朕深知我大明仍面临诸多隐患,不可懈怠。洪爱卿,安排人手清理战场,安抚百姓,重建北方边境与沿海地区。杨爱卿,加强沿海防御建设,防止海盗再次来袭。孙爱卿,整顿军队,嘉奖有功将士。”
三人齐声应道:“臣等领命!”
随后的日子里,洪承畴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北方边境与沿海地区的重建工作中。他深入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杨嗣昌则精心规划沿海防御,增设堡垒,训练水师,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孙传庭在军营中论功行赏,激励将士,同时加强军队训练,提升军队战斗力。
新忧患初露端倪
就在大明逐渐从这场危机中恢复过来,百姓生活重回正轨之时,西南地区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有奏报称,西南山区出现了一股神秘势力,他们以山匪的名义四处掠夺村寨,势力逐渐壮大,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府多次围剿都无功而返。
朱由检得知后,忧心忡忡,立刻在御书房召见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朱由检满脸忧虑地说:“诸位爱卿,西南山匪为患,地方官府难以剿灭,百姓深受其害。朕意派军前往平乱,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洪承畴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山匪熟悉地形,剿灭难度较大。臣以为,应先派密探深入调查,了解山匪的势力分布、巢穴位置以及他们的作战特点,再制定详细的平乱策略。”
杨嗣昌点头附和道:“陛下,洪大人所言极是。同时,可对当地百姓进行安抚,稳定民心。另外,从周边地区调集粮草军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免平乱之时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孙传庭抱拳说道:“陛下,待查明山匪情况后,臣愿率精锐之师前往西南,定将山匪一网打尽,还西南百姓安宁。但西南地形特殊,需招募当地熟悉地形之人作为向导,方可事半功倍。”
朱由检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甚是。洪爱卿,你负责选派得力密探,查清山匪详情。杨爱卿,安排官员安抚西南百姓,筹备粮草军需。孙爱卿,着手准备军队,待洪爱卿查明情况后,即刻出征。”
三人齐声应道:“臣等领命!”
洪承畴回到府中,从锦衣卫中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密探,对他们说道:“此次任务关乎西南百姓安危,你们务必深入西南山区,查清山匪的一切情况。记住,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密探们领命后,乔装打扮,悄悄潜入西南山区。杨嗣昌则迅速安排官员前往西南,安抚百姓,并与户部、工部协调,筹备粮草、兵器等军需物资。他对负责筹备的官员说:“粮草军需乃平乱之根本,务必准备充足,不得有误。”
孙传庭在军营中挑选精锐将士,进行战前动员。他对将士们说:“西南山匪作恶多端,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此次出征,我们肩负重任,定要奋勇杀敌,为百姓除害。”将士们士气高昂,齐声高呼:“为百姓除害!”
数日后,洪承畴进宫,神色凝重地奏报:“陛下,密探回报,这股山匪势力不小,他们以几个险要的山寨为据点,相互呼应。山匪人数约有数千,且作战凶悍。他们还与当地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获取武器和粮草。另外,山匪似乎在谋划着更大的行动,但具体内容尚未查明。”
朱由检面色严峻,说道:“看来这股山匪不简单。孙爱卿,你对此有何应对之策?”
孙传庭说道:“陛下,根据密探情报,臣计划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山匪主力;一路从侧翼迂回,突袭他们的重要山寨;另一路则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线,断其退路。同时,加紧招募当地向导,确保军队行动顺利。”
朱由检点头说道:“此计甚好。杨爱卿,粮草军需准备得如何?”
杨嗣昌奏道:“陛下,粮草军需已筹备大半,正陆续运往西南。臣会确保补给线畅通,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朱由检说道:“好,孙爱卿尽快出兵,洪爱卿继续关注山匪动向,有任何新情况及时奏报。杨爱卿,保障好后勤补给。朕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孙传庭领命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南进发。一路上,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到达西南后,孙传庭立刻与当地官员取得联系,开始招募向导。当地百姓听闻朝廷派兵来剿匪,纷纷响应,不少熟悉地形的百姓主动报名担任向导。
孙传庭根据向导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作战计划。他对将领们说道:“此次作战,地形复杂,大家务必听从指挥。各部队按计划行动,相互配合,不可擅自行动。”将领们纷纷领命。
然而,就在孙传庭准备按计划发动进攻时,又出现了意外情况。有消息传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