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大明“妙手生香”(1 / 3)

【朱由检在御花园赏梅时连打三个喷嚏。贴身太监来福捧着绣帕上前:\"陛下,许是花粉作祟。近日坊间都说香料熏多了反倒伤身,普通百姓家用的香饼子,烧起来浓烟滚滚......\"】

【早朝时,龙案上摆着七零八落的香具。朱由检捏着熏得发黄的袖口:\"朕闻香是为静心,结果被呛得头疼!工部不是能人辈出?给朕造出既能安神又不呛人的好香!\"】

【工部员外郎苏文远捧着《香谱》出列,官服上还沾着香灰:\"陛下,古法制香讲究'沉檀龙麝',但这些香料贵重难得。民间多用柏木、艾草制香,难免烟气重。且...\"他偷瞄了眼礼部官员,\"贸然改香方,恐乱了祭祀雅仪。\"】

【\"祭祀重要还是百姓呼吸重要?\"朱由检将熏黑的香炉重重一放,\"成立'香韵监',召集制香匠、药师、西洋传教士,朕要让香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香韵监设在洛阳龙门香山寺旁,工坊内烟雾缭绕,争论声此起彼伏。老香匠徐鹤年举着捣香臼怒吼:\"香道讲究君臣佐使,少一味沉香都不成体统!用花草制香?简直胡闹!\"】

【从波斯来的商人穆罕默德捻着胡须反驳:\"徐师傅,我们阿拉伯用玫瑰、茉莉制香水,香气清雅。将花露蒸馏后做成香膏,便携又持久。\"】

【年轻药师林青梧却盯着《本草纲目》喃喃自语:\"书中记载,艾草配薄荷可驱蚊,丁香混藿香能提神...或许能做出实用的香?\"】

【首次试香在暴雨夜。穆罕默德的玫瑰香膏刚抹开就被雨水冲散;徐鹤年的传统香饼一点燃,浓烟瞬间笼罩工坊,呛得众人涕泪横流。徐鹤年冷笑:\"我说什么来着?祖宗的法子不能变!\"】

【\"再试!\"浑身湿透的朱由检突然现身,衣摆还滴着水,\"穆罕默德教他们蒸馏花露,徐师傅改良香饼配方,林药师...把你的驱蚊香做出来!\"】

【研发陷入僵局时,卖花女阿桃的话点醒了众人。\"我每天摘花,最烦蜜蜂追着跑。\"她揪着裙摆说,\"要是香里能赶跑虫子就好了!\"】

【林青梧一拍脑袋:\"有了!在香里加些除虫菊、紫苏!\"】

【穆罕默德则将铜壶改造成蒸馏器:\"花露要反复提纯,香气才持久。\"】

【徐鹤年不情愿地加入榆树皮粉:\"这样能让香饼燃烧更均匀。\"】

【第二次试香时,工坊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林青梧的\"驱蚊香篆\"点燃后,青烟袅袅升起,原本嗡嗡乱飞的蚊虫竟纷纷避开;穆罕默德的\"琥珀凝香膏\"抹在手腕,淡雅的柑橘香沁人心脾;最惊艳的是徐鹤年改良的\"水沉线香\",入水不熄,燃烧时只有淡淡白烟。】

【\"太神奇了!\"围观的农妇王婶拍手称快,\"以后晚上纳凉,再也不怕被蚊子咬了!\"】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香膏虽好,可太贵了!\"布庄伙计搓着衣角,\"我们做工的,哪买得起?\"】

【富家太太们却另有要求。\"香味是不错,\"李夫人捏着绣帕娇嗔,\"但包装太简陋,送人的话多没面子?\"】

【面对众口难调,香韵监的匠人们各显神通。林青梧用竹筒灌装驱蚊香,每个只卖三文钱;穆罕默德教大家用琉璃瓶盛放香膏,再系上彩绸;徐鹤年则联合景德镇窑工,烧制出绘着花鸟的香盒。】

【这场香道革新很快席卷全国。】

【\"客官,来块'提神香糖'?\"杭州的茶馆里,小二吆喝着,\"含在嘴里,读书犯困时最管用!\"】

【金陵的秦淮河畔,画舫上飘来阵阵异香。老鸨笑盈盈介绍:\"这是新制的'美人香薰',能让姑娘们身上自带体香~\"】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道革新竟引发了日化革命。】

【\"既然能从花草里提炼香露,\"林青梧突发奇想,\"那能不能做出去污的'香胰子'?\"】

【他带着学徒将皂荚、猪油、香料熬煮搅拌,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