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钟声悦耳,还会弹出对应时辰的首饰盒。】
【这场比拼甚至惊动了琉球国使臣。“贵国的收纳之术当真精妙!”使臣捧着会自动升降的香料匣赞叹,“此匣不仅能分类储香,还能依香道时辰自动开合,实乃奇物!恳请陛下准许匠人随我等归国传授技艺。”】
【朱由检抚掌大笑:“准了!让我大明的智慧传扬四海!”】
【然而,热潮之下也暗藏隐忧。】
【“陈师傅,您可要救救我!”杂货铺的孙掌柜哭丧着脸找到陈阿木,“那些黑心商人仿造我的‘百宝货架’,用的却是薄铁皮,昨天架子突然塌了,砸伤了客人!”】
【陈阿木眉头紧皱:“岂有此理!走,去工坊看看!”】
【在一间昏暗的作坊里,刺鼻的铁锈味扑面而来。几个工匠正将铁片胡乱铆合,制作粗糙的货架东倒西歪。“你们!”陈阿木气得脸色铁青,“如此偷工减料,出了人命怎么办?”】
【领头的汉子撇了撇嘴:“能卖出去就行。正经工坊费时费力,哪有我们赚钱快?”】
【此事很快传到朱由检耳中。“立刻设立‘百工监’!”他拍案而起,“所有匠作必须登记造册,合格者颁发‘天工印’,无印者不得售卖!再开设官办工坊,传授正统技艺!”】
【官办工坊开业那日,热闹非凡。周小栓亲自演示如何辨别优质木料:“看这纹理,听这声响,再摸这质地……”林阿水则教众人调配防潮漆:“桐油七分,蛎灰三分,再加一钱贝壳粉……”】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木匠颤巍巍上前:“老朽年轻时也做过家具,可从未想过还能这般改良。能否让我入坊学艺?”】
【陈阿木连忙搀扶:“老前辈言重了!您的经验正是我们需要的,咱们互相切磋!”】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革新中,意想不到的跨界合作也频频出现。】
【“周师傅,我这有个大胆的想法!”茶楼掌柜神秘兮兮地拉着周小栓到一旁,“能不能做个会‘走’的茶桌?客人坐在原位,伸手就能拿到不同茶点!”】
【周小栓摸着下巴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用轨道!再配上可旋转的托盘,就像漕运的货船在河道里穿梭!”】
【三日后,“行云流水茶台”横空出世。长方形的茶台中央设有环形轨道,载着茶点的雕花托盘沿着轨道缓缓移动。客人们啧啧称奇,纷纷叫好:“妙啊!边喝茶边赏玩,这才是雅事!”】
【更有趣的是,就连科举考试也受到了影响。】
【“今年的策论题竟有‘论收纳革新对民生之利’!”书生们走出考场议论纷纷,“幸好我平日留心观察,写了杂货铺的百宝货架、茶楼的行云茶台……”】
【“我写了四季宝盒如何助农!”另一人兴奋地说,“陛下如此重视民生巧思,咱们读书人也得跟上啊!”】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应天府的杂货铺里,伸手拨弄着摇晃的仿冒货架,突然把腰间玉佩狠狠砸在柜台上:“徐达!把这些黑心匠人的手艺人统统抓来!当年咱们打天下靠的是实诚,现在倒好,连货架都能塌死人?”刘伯温捡起断裂的铁钉,眉头紧锁:“陛下,古法制器讲究‘工必坚致’,臣建议恢复匠籍连坐制,一人造假,全坊受罚。”
徐达摸着腰间佩剑,沉声道:“末将觉得该把军器局的锻造法子教给他们,至少铁架子得用真材实料。”常遇春却突然扛起货架大笑:“老朱,让铁匠把货架改成可折叠的攻城云梯,打仗时还能当兵器用!”朱元璋踹了他一脚:“滚!先给朕把金陵城的商铺货架全换成实心木的!”
永乐位面
朱棣把玩着琉球使臣进贡的自动香料匣,突然把郑和召进书房:“你下次下西洋,每艘宝船都给朕带十个擅长机关术的洋人!朕要让这收纳匣子的精巧传遍四海!”郑和展开航海图,在日本列岛处画圈:“陛下,臣听闻倭国有‘引立柜’,拉开抽屉能自动升起对应物品,或许值得借鉴。”
解缙推了推歪斜的眼镜,挥毫疾书:“臣请作《纳物赋》!‘一匣藏春秋,百屉纳乾坤’!”姚广孝却盯着香料匣摇头:“机关过巧易生祸,陛下可在匣内刻《道德经》警句,以定人心。”朱棣突然下令:“给每个藩王发十套收纳神器,王府库房若再杂乱,一律削减岁禄!”
宣德位面
朱瞻基撅着嘴把打翻的首饰盒扔进水缸,水花溅湿了蛐蛐罐:“杨爱卿!朕的夜明珠都找不着了,快让工部造个会喊‘在这里’的宝匣!”杨士奇扶着老花镜,愁眉苦脸:“陛下,打造机关匣的铜料够铸十万枚铜钱……”
于谦举着百姓联名信冲进来:“苏州百姓用竹篾编的‘万宝篮’,能装农具能当摇篮,实用得很!”杨溥对着算盘直抹汗:“若能批量生产,成本可降七成!”朱瞻基眼睛一亮:“好!举办‘天下收纳大赛’,冠军赏百只极品蛐蛐,再让他给朕的蛐蛐罐设计收纳架!”
嘉靖位面
朱厚熜戴着薄纱手套,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