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数个一二三的功夫,城门就被炸倒。
而且,赤月阁爆破组的人装填的炸药控制的十分精准,只炸城门跟城墙连接处,不伤城墙和大门。
只是大门后的士兵会丧命。
打仗,哪有不伤亡?死几个守门兵已经攻城最小的代价。
第三步,五万精兵,兵分三路。
一路攻城墙,一路控制守城将领,一路控制城内守军。
守城将领若是识时务,则抓了当俘虏,若不识时务,当场格杀。
至此,一城被占,全程不过一个时辰。
打的就是对方的措手不及。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
攻城太快,敌军反应不过来,就意味着他们同样保存了足够的实力。后期控制起来会比较难。
秦将军只能想方设法从北川等地抽调一小部分驻军带着才训练出来的新兵守城。
万万不能让才夺过来的城就成为季宴时背后的隐患。
其中的压力让秦将军连睡觉都不踏实。
一国根基是百姓,一城根基同样是百姓。
若百姓真齐心反抗,再配合没多少伤亡的守军真是麻烦事。
以季宴时的聪慧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只是以现有的兵力、局面,除了这样别无他法。
他能做的就是加快攻城速度,以及留一部分炸药给守城将士,必要时起威慑作用。
争取拖到大局已定,这样他才能回头平定刚攻下的城池。
连下头最普通的士兵都知道,情况很紧急很危险,但凡一个不小心让消息走漏,引得西蒙二十万大军回头,他们就会背腹受敌,凶多吉少。
赤月阁每个人都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他们秘密受训十余载,吃过旁人没吃过的苦,受过旁人没受过的罪,弃了原有的姓名,为的就是这一天。
所有的人憋着一口气,提心吊胆的小心翼翼。
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幸好,连老天爷都站在季宴时他们这边。
他们只用了两天时间,确切的说三个,半晚上,就推到了第五座城。
赤城。
前两晚上,季宴时他们攻下了四座城。
第三天休息了一整天,后半夜才开始攻城。
依旧是三部曲,先切断赤城传递消息的途径,控制住赤城守城的将领和军营。
只是第三步和之前不一样。
之前第三步用的是秦家军,攻打赤城时,第三步用的是赤月阁主暗杀的高手们。
他们悄无声息出现在城墙之上,杀死城墙上的士兵,换上他们的衣服。
全程没引起西蒙军的注意。
在赤月阁的人出动时,季宴时也没在营帐中。
他亲自出马,趁夜到了西蒙军主帅的军营,把人绑了带回去。
有些时候需要敌军主帅的人头来祭旗,有些时候需要活的人质。
此时还不是敌军主帅死的好时机。
西蒙二十万驻军是在赤城换上大乾和秦家军的旗帜后才意识到赤城被夺的。
可惜为时已晚。
明明他们才是主场作战,背后是偌大的西蒙为依靠。
哪里想到明明在自己的国家,反而成了被包饺子的那个。
秦征率军从盘城出发,季宴时带兵从赤城冲出来,合围西蒙二十万驻军。
再加上主帅被擒,二十万西蒙军军心受挫,士气严重受影响。明明二十万人,却被十万秦家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十二万余西蒙将士被俘。
看似秦家军大获全胜,创造了大乾史上的战争奇迹。
其中苦楚只有上层将领知道。
这一场仗从子时打到午时。
打的人仰马翻。
对秦家军来说,受伤都是轻的,最起码受伤了能心安理得的休息。
没受伤的,打到最后都全凭一口气吊着,闭着眼、机械的挥动手里的武器。
他们太累了。
累到一喊结束,几乎所有人就地躺下,哪怕躺在尸体上都不想动。
真的累到一根手指头都动不了。
士兵们能休息,将领们不能。
秦征下马后站都站不稳。
本想靠着马休息一下,谁知道方才还英勇无敌的战马,在他靠上时,直接一歪躺在了地上。
秦征:“……”
蹲下身,用颤抖的手探了下马的鼻息才松了口气,拍了拍马头,“老伙计,辛苦了!”
这一蹲下就不想再起来。
实在太累了。
秦征回头,看看狼藉的战场,和被分成一小队一小队分别看管的俘虏,叹息一声,颤抖的手撑着膝盖,颤颤巍巍起身,往主帅营帐走去。
营帐中,季宴时也才摘下染血的头盔。
往日白净的脸上有几条血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