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2 / 3)

在传输过程中,如同沙漏中的细沙,悄无声息地白白流逝、浪费。

若要加大电力供应,就意味着必须全面更换这些老旧线路。

从一根根矗立在路边的电线杆,到铺设于地下、空中的电缆,从核心的变压器,到各类细微的配件,每一处都需重新规划、更换。

这不仅工程规模浩大,施工过程中要面临复杂的地理环境、密集的城市布局等难题,施工难度极高,而且成本高昂得令人咋舌,需要投入一笔足以令人望而却步的巨额资金。

在此之前,屯门地区一直保持着以农村为主的面貌,经济结构十分单一,长期以来几乎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缺乏工业基础,没有太多大型工厂入驻。

居民的生活用电也处在较低水平,日常需求无非是照明以及电视、冰箱等基本家电的使用,对电力的消耗较少。

因此,长期以来输送到屯门的电力总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现有供电线路的设计和配置也仅仅满足这样的低需求状态。

如今,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屯门。

工业方面,各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屯门带来了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居民数量大幅增长,家庭用电需求也随之攀升。

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屯门的电力需求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现有的供电线路由于建设标准低、承载能力有限,已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时常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灯光闪烁、电器运行异常成为常态,甚至频繁停电,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工厂的正常生产,导致生产停滞、订单延误等问题。

然而,如果何雨柱真的要在这里兴建机械厂、车辆厂以及未来规划中的化工厂,情况将变得更加严峻。

这些工厂都属于高能耗产业,机械厂运转着大量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高功率设备,化工厂更是全天不间断地消耗大量电力用于化学反应和设备运行。

它们的整体用电需求将会远远超出当前线路所能承载的极限。

这意味着必须对从发电厂到屯门的整条供电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改造工程涵盖多个方面,首先需要更换更粗、导电性能更好的线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其次要对沿线的变电站进行升级,提高变电容量和转换效率;还需要优化电力分配系统,确保电力能够合理、高效地输送到各个用电终端。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以满足如此庞大且复杂的用电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中华电力公司似乎并不愿意承担这笔巨额费用。

在商言商,从企业运营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收益更明显、风险更低的项目中。

对于屯门供电线路升级这样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存在一定风险的项目,显得较为谨慎和保守。

当听到方力申的汇报时,何雨柱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讶与意外。

在国内,若是遭遇电力短缺,他只需整理好详实的数据与情况说明,迅速呈递给上级机关。

上级部门向来雷厉风行,接收到信息后,会即刻组织相关人员,全方位协调各方资源,召集电力专家、施工团队、物资供应商等,一同商讨并制定出周全的解决方案。

他们会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到保障供电稳定与安全的工作中,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确保企业的生产运营不受丝毫影响,生产线能平稳运转,订单按时交付。

然而,此刻身处香港这片繁华却规则不同的土地,情形大相径庭。

香港的电力供应完全依照市场化规则运行,商业利益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

一旦企业面临电力线路老化、供电不足等问题,便无法像在国内那样依靠上级协调解决,只能自掏腰包来更新线路。

更令人咋舌的是,中华电力公司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他们白纸黑字地要求,何雨柱投入巨额资金更新的电路,最终产权竟归电力公司所有。

这意味着何雨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承担所有更新电路的成本,从购买昂贵的电缆、变压器等设备,到雇佣专业施工团队进行铺设安装,每一笔开销都不菲。

可最终,他辛苦投入换来的资产,自己却无法拥有丝毫权益,就像是辛辛苦苦搭建起一座华丽的房屋,却要拱手让给他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难道说,电力问题就真的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了吗?”何雨柱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神中满是忧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机械厂内,那一台台大型机械加工设备,每一台的功率都不容小觑,而车辆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更是如张着大口的巨兽,持续不断地消耗着大量电能。

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一旦失去充足稳定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