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而海岛上的野人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会迅速长出一茬,给大秦海军的防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广袤无垠的南海之上,散布着数以万计的无名小岛,这些小岛宛如点点繁星点缀在碧波浩渺的海面上。这些小岛大多人迹罕至,隐藏在茂密的植被和复杂的地形之中,宛如天然的避风港。
阿拉伯海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驾驶着战船,巧妙地穿梭于这些不知名的小岛之间。一旦遭遇大秦海军的追击,他们只需将船只藏匿于某一座小岛上,便能让大秦海军如无头苍蝇般四处寻觅,最终无功而返。
不仅如此,阿拉伯海军还利用其以往的人脉关系,从南朝的海商手中购得了一架高仿望远镜。这架望远镜虽然在性能上稍逊一筹,但在茫茫大海上,拥有这样一件利器,无疑为他们的逃跑增添了几分胜算。
回到阿拉伯后,他们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用水晶精心磨制出了更多的高仿望远镜。尽管这些高仿望远镜在质量上可能无法与原版相媲美,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已经足以让阿拉伯海军在远距离观察时占据先机。
如此一来,大秦海军虽然能够相对容易地发现阿拉伯海军的踪迹,但要想真正将其擒获,却变得异常困难。因为在远距离上,除了依靠运气盲目射击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能够击沉对方的海船。
而且,即使是使用炮船进行齐射,每次也只能发射三十枚炮弹,而要确保击沉一艘敌船,则至少需要进行三次齐射。这样算下来,齐射敌船不仅耗费大量的炮弹,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更为关键的是,海军的经费完全依赖于预算拨付,而政务堂的高官们对海军的重视程度本就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海军的发展,无疑是难上加难。如果不是有渔民需要保护,政务堂真想限制无用的海军发展。
海军也知道自身的处境,只能减少成本,尽量不开战,用国内消耗不掉的物资,与野人进行贸易,海军面对情况,就像汉朝寸对付草原蛮夷那样,不是打不过海上的阿拉伯帝国,难的是如何找到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