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朱元璋龙驭宾天(3 / 4)

连诛杀了十多位开国功臣武将。

公元1394年十一月,颍国公傅友德被诬谋反自刎而死。

公元1395年二月,宋国公冯胜被诬谋反处死。

朱标还在世时,这一批人都可以算作其手下的军功集团

但是朱标能够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不代表朱允炆能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更不用说蓝玉这位悍将。

所以为了老朱家的天下,这些人必须死。

一个字:绝!

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也算守住了自己“朋友一生一起走”的初心反正我要走了,走之前先送你们“走”!

做不到同生,但是可以做到共死的嘛,对不对?

所有这些功臣的肉体消灭都是为了保住老朱家孱弱的孙子内部安全,完全不考虑外部侵略者。

擅长内斗是历史刻在每个统治者的基因里了的。

外臣安定了,还有藩王呢。

对大臣大杀特杀的老朱根本无法对儿子们动手。

并且朱元璋问朱允炆“如果你的叔叔们造反,你该怎么应对”

想看看朱允炆在自己死后会如何处理诸王。

朱允炆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以德服人,然后再以礼制人。

还不行的话就消减他们的封地。

仍然不行的话就更改他们的封地。

最后没有办法的话只能兵戎相见了。

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的答复是十分满意的。

大汉景帝时期

“说得很好。”

刘启捻着胡须冷笑着。

“但我一个字也不信。”

小刘彻也不信。

“这话太幼稚了,我都知道口子一开定是兵戎相见。”

“这话明显哄弄人呢。”

刘启扭头道:

“也不能这么说。”

“他要是有你大父那手段,的确也能做到。”

小刘彻忍不住捂嘴乐。

“这都一千多年了,也没见着一个像大父那般的人物啊。”

“就他?”

“还不如说我呢!”

但老朱也不用考虑这事了。

公元1395年,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受命率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征伐叛番,胜利归师。

同年三月,朱樉去世。

这也是个不当人的主,但老朱依然痛心不已。

公元1398年三月,他的第三子晋王朱棡也薨逝了。

同样不当人,但他毕竟老朱的儿子啊!

朱元璋没能承受住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

病倒了。

{朱家基因或者家教有问题吧,大多数都这么凶残,朱元璋也是,真的是有家学渊源的。

{有些是先天的吧?

{秦王、晋王、齐王、代王、鲁王、谷王、伊王这几个不行。

大明。

朱元璋眼睛一瞪,再也支撑不住。

“噗!”

一篷血雾喷出。

人已昏死过去。

只留母子二人惊慌失措。

{因为一步登天全都封了王,还都有着极丰厚的待遇,年俸万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种赏赐。

{还不受一般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辖。

{完全没有了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肯定会醉生梦死,然后就发展成为祸一方。

{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也有人潜心研究学问,像周王朱橚不仅著有元宫词百首,还是植物学方面的专家。

{他写的救荒本草将四千多种能食用的植物绘成图谱,加注文字说明,为百姓度荒提供了便利。

{蜀王朱椿博览群书,才高八斗,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

{朱棣,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湘王朱柏“性嗜学,读书每至夜分,喜谈兵,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

{都不错的。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眉头紧皱。

“不想皇帝削藩这怎么可能不削。”

宋朝不济,但也是吃了五代留下的暗亏。

没奈何的被动持续放血。

而这明朝可是拨乱反正重塑法制的大好机会。

但他却选择主动放血。

“大明的后世子孙也不知他们是要感激你。”

“还是要暗骂你。”

大唐武宗时期

“多少?!”

“万石?!”

李炎肯定了朱元璋从没学过习。

“过分了吧?”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觉得朱元璋有病。

“年万石?给土地还不伏管?”

“你这不是给天下养了一群爹吗?”

皇帝粗算了一笔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