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5 / 5)

尽收于手。”

李存勖托腮的手缓缓伸出,慢慢收拢成拳。

“天下尽在朕一掌之内,朕凭什么不得功绩?”

单膝跪地的李嗣源抬头看向李存勖,对方面色平静,眼底却含着一股疯狂之色。

“陛下,臣不识字,不懂得那么多道理。”

“但观太宗之行便知王者有无形之宝,此宝名为仁义。”

“陛下可记得天幕里的那句唐之光武。”

“可除了收复天下外,陛下哪点像汉光武呢?”

李存勖收回手掌,垂下目光。

李嗣源慢慢低下头,平静道:

“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太宗皇帝早已指出明路。”

“是陛下要倒行逆施啊。”

李存勖看向手中的面具,一翻掌扣在脸上。

身体一跃而起,纵上戏台。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李嗣源沉默不语。

大唐落幕,但仁义不会。

外交策略:与辽国之间彼此互派使者朝觐,互通贡物。

期间偶尔会有一些审慎的谈判,双方也经常互相跨越边境进行劫掠。

这就很难评。评价c级,得两分

民生经济:粟斗不过十钱。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称得上“小康”的也不过就有限的那么几个朝代。

五代乱世,能令国家走上“小康”够得上是奇迹了,虽是“粗为小康”。

评价a级,得四分

用人识人:善用权术,以宰相空位引两派大臣相争,相持不下之下推选出一个众人都不满意的大臣为相。在众人都不同意之后引冯道为相。

两人相辅相成治理天下。

在位之时众藩镇基本平静无事,但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

评价c级,得二点五分

后世影响:五代贤君。

一生主张引进文臣,特别开设端明殿,招纳了不少读书人。

期待天下由藩镇跋扈走向文治。评价c级,得两分

总分:十七分

后唐明宗时期

从天而降的金光笼罩住一脸惊愕的李嗣源。

金光之中,李嗣源抬手看去。

那双布满褶皱的双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盈肌肤。

“呛啷!”

金光化作片羽消散。

李嗣源迫不及待的一把拔出壁架上的宝剑,借着剑身上的反映,他看清自己此时的相貌。

原本苍老的容颜再次恢复到四十岁上下的威重之色。

“为什么?”

收回宝剑,短暂欣喜过后,李嗣源心中又充满忧思。

自己子嗣不丰,儿子也离心离德。

就算用二十年时间治理好这天下,那宝位又能传于谁呢?

还是说朕有什么要完成的天命吗?

李嗣源正皱眉苦思着,下一瞬,他明白自己“天命”是什么了。

公元93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宋王李从厚赶至洛阳后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位。

李从厚虽怀有谋求天下大治的志愿,却不懂得求治的要领,宽容软弱,缺乏决断。

正因如此,虽当了皇帝,大权却掌握在“顾命大臣”朱弘昭和冯赟手里。

二人撺掇李从厚削藩。

李嗣源的养子,凤翔节度使兼侍中潞王李从珂遂反,七天时间攻入京师洛阳,李从厚弃城逃亡。

公元934年四月初三,五十岁的唐末帝李从珂取得皇位。

即位后的李从珂对李嗣源的女婿,在太原拥兵自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同样十分忌惮。

公元936年,迫令石敬瑭移镇郓州,同时派大军围攻。

石敬瑭一面部署抵抗,一面向契丹求援,许诺奉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上贡绢帛三十万匹。

耶律德光闻讯大喜,派兵南下,在契丹军队的驰救下,石敬瑭粉碎围攻,并把兵锋指向了洛阳。

此时后唐的兵力还很强,但李从珂志气消沉,昼夜饮酒悲歌不敢领兵出战,坐等灭亡。

各镇将领见状纷纷投降石敬瑭。

公元936年闰十一月,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