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1 / 2)

李仕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很是从容的答道:“去一个承接了汽车城配套项目的城市,担任分管工业和经济领域的副市长。当然,如果能进常委班子,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典藏听到这个回答,嘴角抽了抽,“哎~哎~想升官就直说,别拿任务当借口啊。”

李仕山也不恼,淡淡一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句文绉绉的话直接把典藏噎住了。

他瞪大眼睛,指着李仕山:“你小子故意的吧?尽在我面前卖弄古文,欺负我看得少是吧?”

古长信听得微微颔首,品味着这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好,有魄力。我来想想该如何安排。”

“先生,”李仕山却出人意料地打断,“这件事您最好不要直接出面。”

“哦?”古长信眉头微动,更加来了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李仕山答道:“如果您出面,势必会让有些人察觉到上面已经开始关注汽车城,这反而不好。”

“更何况,让人知道我背后站着您,等于我最后的底牌都暴露了。”

古长信眼中闪过欣赏之色,这句话确实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

对于如何不留痕迹的安排李仕山,他确实有些为难。

别说安排一个常务副市长,就是让他留着保康也不是难事。

可是如此一样,不仅会给自己的政敌落下一个“干涉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

古长信问道:“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李仕山琢磨了一下,说道:“据我所知,安江市委书记姚星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承接了两个汽车城配套项目。我可以去安江。”

“去安江?”典藏疑惑道,“可是你去当分管这块的副市长,不是一样会暴露目的吗?”

李仕山微微一笑:“不会,我的理由会让他们不会怀疑。”

典藏追问:“什么理由?”

“有道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李仕山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我可是安江人。我年轻气盛,如今也算是身居高位,回去显摆一下,不过分吧?”

古长信闻言开怀大笑:“妙!这个理由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你现在的状态。”

典藏撇撇嘴:“我看你就是想衣锦还乡吧!”

李仕山不理会典藏的吐槽,继续说道:“先生,虽然不用您直接安排,但还是需要您帮忙做几件事......”

李仕山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后,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夜鸣。

古长信的手指在红木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了几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赞许的光芒。

他微微颔首,缓缓开口,声音悠远,“先声夺人,积‘势’而后动。”

“仕山,你这一手,颇有《战国策》中‘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遗风啊。”

古长信看到典藏面露疑惑,便进一步解释道:“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看似损了眼前钱财,实则赢得了薛地民心,为孟尝君积攒了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仕山这个策略与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仕山脸上立刻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敬佩,语气真诚地说道:“先生学贯古今,洞若观火。我这点小心思,在您面前真是无所遁形。原来您对《战国策》如此精通!”

这句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古长信显然很是受用。

他脸上笑容更盛了几分,摆摆手道:“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多经历了一些事罢了。刚好还有时间,谈谈你对《资治通鉴》……”

一时间,古长信与李仕山相谈甚欢。

从三家分晋到贞观之治,从权谋平衡到人心向背,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李仕山虽然年轻,但凭借着对《资治通鉴》的熟稔和对时局的见解,竟也能跟上古长信的思路,不时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

这可苦了一旁的典藏。

他端着自己的茶杯,坐在那里,几次想插话,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切入点。

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虽然有些是听说过,但是却只知道个大概。

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典藏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和憋闷感涌上心头。

典藏只能不停地喝茶,掩饰自己的不自在,心里却已经暗暗发狠。

“回去就把那本《资治通鉴》和《战国策》找出来!我就不信了,还能被李仕山这个高中毕业的小子在文化课上给比下去!”

古长信与李仕山聊了一会儿,目光扫过一旁闷头喝茶、脸色有些悻悻的典藏,心中了然。

他端起自己面前那杯色泽橙红透亮的大红袍,轻轻啜饮一口,语重心长继续点拨起典藏来。

“小典,看到了吗?这就是多看古籍,涵养智慧的好处。它能让人眼光放得更长远,思维更具层次。”

“仕山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