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最后交代的任务(1 / 2)

马怀远疑惑道:“贾书记,您还有事?”

“哎~”贾毅有些郁闷的说道:“我给洪剑锋打电话,告诉他,按照书记的要求,接手陈亮的案子。”

“没想到,这小子说他接到的指令来源单一且明确。在没有得到该来源的直接、明确授权前,不会向我透露任何情况。”

听到“来源单一且明确”这词,马淮远有些忍俊不禁,没想到洪剑锋说话还挺委婉。

这让他想起了那晚,书记对洪剑峰电话里下达的指令。

“贾书记,您稍等。”

说着,马淮远起身走进顾常青的办公室,汇报了这个情况。

顾常青听完马淮远的转述,正在一份文件上批阅的笔尖微微一顿。

他抬起头,脸上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笑意。

“这个洪剑锋…”顾常青低声说了一句,像是评价,又像是自语,“原则性很强,倒是块好材料。”

这句话让马淮远瞬间明了,书记这是在考验洪剑锋呢。

“给洪剑锋打电话。”顾常青看向马淮远。

电话几乎是秒接。

马淮远低声说道:“书记要和你说话。”

顾常青接过手机,说道:“剑锋同志,贾毅副书记受我委托,全权负责处理此事。他务必全力配合,毫无保留。这是命令。”

“是!书记!坚决执行您的命令!我立刻向贾书记汇报!”

洪剑锋的回答没有丝毫迟疑,干净利落,仿佛之前那个油盐不进的人根本不是他。

就在马淮远准备离开时,顾常青又叫住了他,“等等,你让贾毅在做一件事......”

凌晨两点,夜色如墨,距离贾毅离开省委大院已经过去了六个小时。

城北这片待拆迁的城中村在夜晚显得更加破败沉寂。

村子口狭窄的巷道里堆满杂物,仅有一盏昏黄的路灯顽强地亮着。

此时,一辆出租车缓缓在巷口停下。

贾毅付钱下车,刚一站定,一个黑影便从旁边更深的暗处闪现出来,正是早已等候在此的洪剑锋。

“贾书记,请跟我来。”洪剑锋低声说了一句后,便在前面带路。

贾毅紧随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迷宫般的巷道里。

巷子两侧腐烂垃圾的酸馊味和潮湿的霉味交织在一起,冲击着贾毅的鼻腔。

也就十来分钟,两人停在一扇毫不起眼、锈迹斑斑的铁门前。

洪剑锋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

几秒后,铁门内侧传来“咔哒”一声轻响,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打开一条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

一张警惕的脸在门缝后闪现,目光扫过洪剑锋和贾毅,确认无误后,才沉默地侧身让开。

院子狭小破败,但贾毅察觉到,在残破的窗户后,似乎也有人影闪动。

两人走进一间只有一张旧木桌和几把椅子的屋子,灯泡瓦数很低,光线昏黄。

贾毅打量了一下环境,语气带着一丝赞许:“你还真是小心,把人安置在这里,确实出其不意,任谁都想不到。”

洪剑锋眼里布满血丝,一脸的倦色,笑了笑,“这件事牵扯太大。陈亮没死的消息一旦走漏,很可能发生变故。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贾毅听完,没有多余寒暄,参与看管陈亮一共有几人。

洪剑锋答道:“加上他总共三人,挑选的都是绝对可靠的同志。”

这样的安排贾毅很满意,于是切入正题,开始比对陈亮交出的原始材料和王正则收到的那份举报材料。

材料被小心翼翼铺在简陋的木桌上。

台灯昏黄的光线下,两份手写材料并排摆放。

笔迹的起承转合、墨水浓淡变化、甚至个别极具个人特色的习惯性错别字,都如同复刻般一模一样。

结论毋庸置疑,出自同一人之手。

随后就对陈亮进行紧急询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他交代,两份材料均是在胁迫下写成,由同一个人取走一份,另一份则被故意留在他办公室,作为构陷的“铁证”。

询问完陈亮,贾毅和洪剑锋回到外间小屋。

两人基本梳理出了脉络。

对手发现县委大院被李仕山果断封锁后,以为最初的举报未能生效,便启动了备用方案。

他们通过省台的关系将消息传递给顾书记,同时将举报信直寄省委,双管齐下,意图将事情彻底闹大。

这是逼顾常青不得不严查。

但……那封举报顾书记亲戚的信呢?

到底会和这件事有什么关联,意图又是如何。

洪剑锋拿起那封举报顾常青亲戚的信,凑到昏黄的灯下,眉头紧锁,仔细端详。

“贾书记,您看。”他指着信纸,“这信是手写的,这行文格式,这用词习惯——‘据悉’、‘据反映’、‘性质极其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