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中不乏对李仕山年轻有为的赞赏,气氛看似融洽和谐。
渐渐地,江鸿仁话里有话地引入了一个典故。
“李市长,听说您是燕大博士,想必博古通今,肯定知道《周礼·考工记》里记载‘作舟以行水’的道理。”
“观我保康,恰似一艘航行于时代大江之上的巨舸。”
“官府执舵定向,明法令、定规制,如同掌握星罗舆图,此乃航行之根本。”
“然《淮南子·说林训》有云:‘千钧之船,终需万众之楫’。”
“自古善治者,未尝不借力于熟悉本地水文、民情的舟子船帮。”
“这些扎根乡梓的商贾,便是最知水深水浅、暗礁风浪的‘老舶公’。”
“若得他们同心协力,则巨舸乘风破浪;若彼此龃龉,纵有明舵在手,亦难免触礁搁浅之虞。
“尤以李市长这般怀瑾握瑜、志在千里之士,他日必当执掌更大的艨艟舰舵,更需这些既能测江海之深、又善抗风涛之险的实干者倾力相助啊。”
说完这番话,江鸿仁笑着给李仕山斟茶七分,“李市长,以为如何?”
李仕山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嗅了嗅茶香,慢条斯理的品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心里郁闷的一比。
这个年代,保康商人文化水平都这么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