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殿一通乱砸,既不符合汉太后该有的城府,也绝非窦太后所该有的反应。
?6?9?6?9真正让窦太后如此雷霆震怒,甚至不惜开地图炮,将周亚夫连带着乃父周勃,打包骂成‘姓周的没一个好东西’的……
?6?9?6?9“唉……” ?6?9?6?9
?6?9?6?9“皇太弟啊……”
?6?9?6?9“太后,至今都还想着与立梁王,以为储君太弟……”
?6?9?6?9很显然:真正让窦太后恼怒的,并非是周亚夫‘拥兵自重’,胁迫窦太后与立储君。
?6?9?6?9而是周亚夫请求册立的,是储君太子,而非储君太弟。
?6?9?6?9既然周亚夫‘拥兵自重’,那窦太后除非铁了心,要长安朝堂在吴楚七国之乱后,再平定一场‘太尉周亚夫之祸’;
?6?9?6?9否则,便自然只能听之任之,按照周亚夫的请求,册立太子储君。
?6?9?6?9窦太后很清楚:如今的汉家,不能再经受一场‘太尉周亚夫之乱’;
?6?9?6?9就算汉家能经受,窦太后本人,也绝对承担不起引发这样一场动乱的责任。
?6?9?6?9不得不答应周亚夫的要求,又实在不想答应——这才被气的乱了方寸,以至于大发雷霆……
?6?9?6?9“程不识呢?!”
?6?9?6?9强自按捺许久,终还是没能将怒火压下,窦太后冷不丁又一声冷斥,惹得老宦官赶忙再上前。
?6?9?6?9“都尉程不识,正于殿外侯召……”
?6?9?6?9听闻此言,窦太后又是深吸一口气,迈动着脚步,重新走到了御榻前。
?6?9?6?9待端坐下身,那张写满怒火的面容之上,却已是阴云密布。
?6?9?6?9——不再狰狞,不再歇斯底里;
?6?9?6?9却更让人胆战心惊……
?6?9?6?9“召。”
?6?9?6?9“我倒要看他太尉周亚夫,派了个什么人来长安。”
?6?9?6?9“看看这程不识,能说出个什么花来。”
?6?9?6?9见窦太后俨然一副拿周亚夫没办法,便要拿程不识泄愤的架势,袁盎下意识便要开口再劝;
?6?9?6?9待抬起头,看到窦太后那阴沉若水的面容,终也只得悻悻住了口,将赶到嘴边的话又尽数咽回肚中。
?6?9?6?9——对于东宫长乐而言,尤其是对窦太后而言,袁盎,确实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6?9?6?9在许多时候,袁盎确实能凭借三言两语,便让窦太后冷静下来,做出相对更正确的抉择。
?6?9?6?9但这也得分是什么事儿、什么时候。
?6?9?6?9如果让窦太后恼怒的,是某件让窦太后无法理解的事,那袁盎自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窦太后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6?9?6?9但这件事——周亚夫请立太子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能让窦太后看不清、看不透的地方。
?6?9?6?9恰恰是看明白了、看透彻了,窦太后才会这般恼怒。
?6?9?6?9接下来,窦太后要泄愤——单纯的泄愤。
?6?9?6?9对此,袁盎纵是再怎么‘自由出入长乐,深得窦太后信重’,也已然束手无策……
?6?9?6?9“都尉臣程不识,顿首百拜,参见太后。”
?6?9?6?9“惟愿太后千秋万福,长乐未央。”
?6?9?6?9不多时,程不识那一眼便能看出不苟言笑的面容,便出现在了袁盎的视线当中。
?6?9?6?9而在上首御榻之上,窦太后却是连‘免礼’之类的场面话都顾不上说,便直接向程不识发难。
?6?9?6?9“听说卿,也同那骁骑都尉李广一样,是先太宗皇帝任命为中郎,而后外放军中,担任将官的。”
?6?9?6?9“——既然是先帝的臣,尤其还是骁骑都尉李广的同袍,就该知道什么叫忠君之道才是?”
?6?9?6?9“怎此番,太尉周亚夫如此威逼长安,甚至是威逼皇帝,和我这个瞎了眼的老寡妇~”
?6?9?6?9“程都尉作为先帝的臣子,却非但不阻止周亚夫,反而还甘愿为周亚夫驰骋?”
?6?9?6?9尽可能压下情绪,以尽量平和的语气发出这两问,窦太后阴沉的面容,只陡然再显一分恼怒。
?6?9?6?9“程都尉此来长安,是在帮周亚夫,胁迫太宗孝文皇帝的妻子啊……”
?6?9?6?9“这,难道是臣子该做的事吗?”
?6?9?6?9“程都尉,难道就是这样报答太宗皇帝的恩德,就是这样对待太宗孝文皇帝的正妻、当今皇帝的生身亲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