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集思广益?(2 / 3)

山挖‘钱’挖了几十年,矿主也早已腰缠万贯;

经历如此磨难,矿主也颇有了些大彻大悟,便打算余生都在天下最繁华的都邑,享受自己前半生奋斗得来的劳动果实。

于是,矿奴中唯一幸存的窦广国,也随即跟着矿主来到了长安。

不知是不是对自己大难不死而感到庆幸,窦广国到了长安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寻有名的卜士占了一卦,以问前途吉凶,

谁知卦象却得出丕极泰来的卦辞,说窦广国非但不用再有性命之忧,反而还会在几日之内就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并得封为侯。

对于这个卦辞,窦广国自是完全不信;

只是几天之后,当听说当朝皇后姓窦,并且是清河郡观津县人时,窦广国一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

原来,在被吕太后赐给代王刘恒之后,窦漪房非但得到了代王刘恒的极尽恩宠,还先后为代王生下了二男一女;

而在吕太后驾崩那一年,汉室天下发生了近乎改天换日的剧变,曾经的穷王、恭王刘恒摇身一变,瞬间成了天子的主!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恰巧就在代王刘恒入长安承继大统前后,代王后吕氏,以及王后所出的四个嫡子,都不明所以的死在了代都晋阳。

于是,在来到长安入继大统的第二年,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天子恒颁布诏狱:故代王后薨,子嗣亦绝;皇庶长子刘启英年早慧,才智过人,可继宗庙。

公子启生母窦氏温良淑德,可母仪天下

就这样,于幼年时期失散,并天各一方的姐弟二人,便在命运的安排下于长安重聚——以截然相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极端身份诧异相会。

成为皇后之后,窦漪房对身份的骤变感到无所适从;

又恰逢诸吕之乱平定不久,不知有多少人趁着混乱尚未完全平定的档口,同代王一家子攀亲戚。

于是,当窦广国鼓起勇气出现在未央宫外,表示自己是当朝皇后一母同胞的幼弟时,宫门外的侍卫非但没有提起重视,反而对窦广国的自白嗤之以鼻。

——那段时间,不知有多少手眼通天的人,在打听过窦皇后的身世之后跳出来,说自己是窦皇后的兄长窦建、弟弟窦广国。

而在见过那群前仆后继的骗子之后,窦皇后已经从最初的惊喜,到后面的失望,再到忐忑

最终,窦窦皇后甚至都绝望了。

所以当宫门外传来消息,说有一个自称窦广国,年方二十余,却浑身上下乌漆嘛黑,长的四五十岁模样的人找自己时,窦皇后只无奈的发出了一声长叹。

“知道我有个弟弟,就都要来做我的弟弟吗”

如是轻喃着,窦皇后只绝望的摇摇头,示意中官往宫门外传个话。

——以何为证

这个话,窦皇后在那几天的时间里,同无数人说过,只是从不曾得到过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只是这一次,命运,要跟窦皇后玩儿真的。

“请转告皇后:在我儿时,曾同皇后攀树采桑,不慎失足跌落。”

“当时我实在太过年幼,身子骨也太过瘦弱,一摔便坏了腿脚,在家中卧榻歇养了一个多月”

当宫门卫带着这个消息来到椒房殿,窦皇后终于稍打起了精神。

确实有过这么一件事。

但窦皇后无法通过这仅仅一件事,就判断出来人的身份,究竟是不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国。

原因很简单:清河郡南部,尤其是以观津县为中心的方圆百里,是天下著名的桑葚产地。

就算那来人不是窦广国,只要打听到皇后的籍贯是清河郡观津县,便可以结合观津县‘盛产桑葚’的美名,编造出一个这样的谎言。

凡是生于清河郡的少年,有几个没爬上桑树采过桑葚

又有几人没从树上摔下来,在家躺上个十天半个月

拿不定主意,窦皇后最终决定:见一见这个‘窦广国’。

无论此人是真是假,都在见过之后再做出判断。

“我们是几岁分离的”

“——皇后的年纪,民记不得了。”

“——只依稀家主曾说过:草民是在五岁的年纪委身为奴,之后不久,皇后便选秀入宫”

一听这话,窦皇后彻底不淡定了。

世人只知当朝窦皇后,曾有过一个哥哥叫窦建,字长君;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

就连着,都还是窦皇后托人去找时,所透露出的、仅有的信息。

窦皇后很确定:自己托人寻找兄弟手足时,并不曾透露这二人的年纪。

甚至若非自己成了皇后,恐怕连窦漪房的年纪,都仍还会是鲜为人知的秘密。

——窦漪房记得很清楚:弟弟五岁被卖给了豪强,之后不久便被带去了宜阳,据说是去挖矿;

而在弟弟离开之前,刚下定决心要参加选秀的窦漪房,也曾有过最后的诀别

“还有什么事,可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