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仁义不能抵十万石粮草,恩情换不来战略要冲。当年项王若听老朽之言,在鸿门宴上解决掉刘季老儿,又何来垓下之败与自刎乌江?”
虞子期想起他在夷洲岛上最好的朋友巴朗,曾经带他去看的圣山,那些刻在玄武岩上的图腾记载着这个部落渡海而来的历史,与他们楚人一样,都是漂泊者的后裔。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楚人是颛顼高阳帝与祝融的后人,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因此,楚人的祖先芈姓、熊氏,原本并不是生活在南方蛮荒之地,而是起源于中原的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
因为商王朝的不断驱逐,颛顼、祝融的后裔不断的南迁,他们渡过长江,来到南方定居。
当时的南方虽然没有被开发,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没有中原与北方那么寒冷,且山水环绕,易守难攻。
颛顼、祝融的后裔自此开始在南方繁衍生息,部落的实力渐渐强大,最终建立了楚国。
这让虞子期对岛上的居民除了感恩外,还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因为在他看来,他们皆是漂泊者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