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的士兵们一边要听老将军的命令,一边要听自己长官的命令。
如果自己长官和老将军的命令是一致的,而他们自然不会有所顾虑。
但问题是老将军的命令和长官的命令完全不同。
这让士兵们很纠结,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命令。
如果一方的命令很抽象,另一方的命令很开明,那么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听正确一方的命令。
可是两个人的命令都有道理……
财阀们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老将军是爱兵如子的存在。
人家都说忠孝两难全,在士兵这里确是忠忠两难全。
士兵们被夹在中间根本当不了人,直接一根筋变两头堵了。
所以大部分的士兵都选择了摆烂。
或者说选择两边都不听,老老实实待在阵地内,防御北边国防军。
里昂在得知地精内部出现问题之后,并没有着急下令进攻,而是命令北边国防军观望。
一旦地精情况有变便立刻率军南下。
用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
里昂不希望在解决最后一个国家的时候付出太大的伤亡。
这和胜利前夕牺牲没有什么区别。
好日子就要来了,结果你却倒在了胜利前夕。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不公平。
可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里昂作为肉食者,必须要站在高点去远望。
减小伤亡徐徐图之,这才是一个强国该有的风范。
只有小国在短时间内科技大爆发,才会想着发动快速闪电战。
但是蚂蚁如何鲸吞大象呢?
当遇上一个比他们大将近30倍的国家时,他们就会感到深深的绝望。
这战略纵深都广到天际去了……
蚍蜉撼树不可取。
但这并不代表着小国就不能够有远大的志向。
远大的志向并不是惨无人道的侵略。
侵略战争大多都是满族统治者的一己私欲。
大部分都是资本家的阴谋。
因为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市场,用来倾销他们的商品。
但是资本家们不知道的是,钱是挣不完的。
而且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你甚至不用发动战争就能打开对方的市场。
基本没有哪个国家会闭关锁国,即使他们本土的商品竞争不过外国的商品,他们也会打开市场。
因为外国的商品涌入本国市场,能够给本国市场带来活力。
通过竞争迫使本国市场的商品变好。
良性竞争固然是好的,但真正让人感到厌烦的是那些难以言喻的东西。
资本家们可不愿意良性竞争。
即使他们自己的货物很垃圾,他们也不会愿意接纳外来者。
他们就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破坏掉别人的市场。
将他们本组的所有优秀企业全部挤掉,换上自己的垃圾产品。
资本家就是这样的无耻,他们只会在意自己的利益。
而比资本家更狠的就是财阀,财阀不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物,他们甚至将人民视为自己的奴隶。
自己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宰。
这种危险的想法让整个国家走上了离谱的道路。
表面看起来地精文明,蒸蒸日上。
实际上已经每况愈下了。
因为它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一直没有外部压力,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爆雷之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炎来了地精文明直接爆了。
财阀们想要北边的老将军南下,但是老将军拒绝了。
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老将军就是在防备北边的国防军,于是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还是让自己的家族子弟听调不听宣。
目的就是为了恶心一下老将军。
一开始财阀们气势汹汹的想要彻底解决首脑。
但是财阀指挥官的翻山越岭失败了,指挥官向财阀们报告了这一消息,财阀们忍不住倒吸凉气。
因为他们想要拿下首脑。
攘外必先安内,他们始终坚信这一个道理。
所以他们多次催促财阀指挥官就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随后处理北边的情况。
大难临头了他们才知道努力。
一开始的时候,财阀们悠哉悠哉,但是很快财阀们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北边的国防军攻势实在是太快了。
又猛又快,让他们根本受不了。
他们只能够选择临时抱佛脚。
试图阻挡北边国防军的攻势。
如果不是里昂担心伤亡问题,估计现在地精文明已经彻底消失了。
装甲师的旗帜已经插在了地精首都内。
由于里昂在意士兵的性命,所以才给了地精财阀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