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
她性格内向,但很善良,乐于助人。可是通过和她的交流以及观察,我能感觉到她家庭带给她的压力。她偶尔会流露出对家庭状况的担忧和痛苦,整个人时常显得很疲惫。
我知道她父亲的行为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这次的悲剧,我认为和她长期处于那样恶劣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宋思然本质是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希望法庭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公正审判。”
社区工作人员王女士表情认真,条理清晰地说道:“审判长,我代表社区发言。我们社区之前就接到过关于宋思然家家庭暴力的投诉,也多次上门调解。
每次去,都能看到宋思然母女俩惊恐的眼神和受伤的样子。我们也曾试图劝说她父亲戒酒,好好过日子,可他根本不听劝,依旧我行我素。
宋思然这孩子在社区里口碑很好,有礼貌又懂事。这次的事情发生,我们社区也很痛心。我们觉得宋思然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的行为是在长期压抑下的一种反抗,希望法庭在量刑时能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情况。”
心理咨询师刘医生穿着整洁的正装,神色专业地说道:“审判长,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宋思然在案件发生后,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评估和疏导。
经过详细的诊断和沟通,我发现宋思然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她时常会陷入恐惧、焦虑的情绪中,睡眠质量极差,还伴有噩梦和闪回等现象。
在案发当时,她极有可能处于极度恐惧和应激的状态下,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才做出了那样的举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她的行为是在长期精神压迫下的一种本能反抗。
综合这些情况,我建议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充分考虑她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对其行为产生的影响 。”
宋思然的母亲林芳满脸泪痕,声音颤抖地说道:“审判长,我是思然的妈妈。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嫁给了她爸,那个酒鬼,这些年没少折磨我们娘俩。
思然这孩子从小就受苦,别的孩子有爸爸疼,她却天天担惊受怕。她爸一喝酒就发疯,我和思然身上没少挨揍。
思然一直都很懂事,学习也好,她就盼着能离开这个家,让我过上好日子。那天,他爸又动手打我,我都习惯了,可思然不忍心看我挨打,才……是我没本事,没保护好女儿,让她走到这一步。我求求法庭,放过思然吧,她是个好孩子,都是我这个当妈的没做好……”说着,林芳泣不成声。
当地妇联工作人员吴女士表情严肃且充满关切地说道:“审判长,我代表妇联组织发言。我们一直关注着家庭暴力相关问题,宋思然家的情况我们也有所了解。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害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宋思然作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一员,她的遭遇令人痛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的心理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影响。此次事件反映出我们在反家庭暴力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对受害者保护的紧迫性。
我们认为,宋思然的行为是在极端困境下的反抗,希望法庭在审判过程中,充分考量家庭暴力对她造成的伤害以及她所处的弱势地位,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同时也借此案例引起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问题的更多重视。”
接下来殷玉华沉稳地对辩护律师项莹莹说道: “下面请辩护人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项莹莹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温和与坚定,轻声说道:“思然,别紧张,现在你先放松一下。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你只需要如实回答就好。”
宋思然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助,轻轻地点了点头。
项莹莹接着问道:“思然,你还记得你父亲第一次对你和母亲动手是什么时候吗?”
宋思然的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回忆,声音沙哑地说:“我那时还小,大概七八岁吧,具体日期记不清了。那天他喝了酒,回家就开始发脾气,然后就动手打我妈,我想去拦他,也被他甩了一巴掌。”
项莹莹微微皱眉,继续问:“从那之后,这样的暴力行为是不是经常发生?”
宋思然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嗯,只要他一喝酒,就会打人,有时候一个月好几次,有时候一周就会有一次。”
“那在这些暴力发生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项莹莹关切地看着宋思然。
宋思然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情绪,“我很害怕,特别害怕他会把我和妈妈打死。每次他动手,我都觉得很绝望,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项莹莹又问道:“案发当天,具体是怎样的情况,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宋思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那天我回家,刚打开门就听到屋里传来争吵声。我走进客厅,就看到爸爸满脸通红,一身酒气,正对着妈妈大声吼叫,说妈妈没给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