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只是眼神有些怪异,让人见了心中还不安宁。袁承见了,有个不祥的念头:记得几次掌门大师兄杀人之前都是此种骇饶眼光,莫非……只听噗地一声傅传书长剑洞穿白一平身体。白一平怎么都未想到傅传书会背后杀人。
他缓缓转过头,看着傅传书,不明白内什么要杀他。傅传书见他犹死不知,便道:“白掌门你难道不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又况且我不杀你,王爷也要杀你!”白一平用微弱的声音道:“怎么会?”傅传书道:“你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王爷大业成时便是你死之时,莫忘了古往今来的帝王从来和部下共患难,而不能共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白一平又看了傅传书一眼:“你难道就不怕?”傅传书道:“将来王爷得有下,我佐他有功,又况且……”他打住不再下去,那意思不言而明,王爷有意收自己为义子,那么将来下还不是自己的,自己也不用去争夺,只在多铎手中夺取也就是了,只是这话却不能,以免走漏消息,为王爷所不喜,因为多铎一向疑心极重,似乎对谁都防备,害怕别人背后害他,所以处处提防于人,有时夜间回府往往狼顾,以防有不良刺客行刺,因为他捕杀下的反清复明人士过多,尤以袁门为最,所以不得不防备,因为他知道下人恨他如赢政,当年荆轲刺秦的故事他不是不知道,所以防范之心甚强!
袁承见掌门大师兄诛杀异己,心中毫无悔疚之意,似乎这白一平便该杀,自己不杀,将来他一样要死,所以不如早死。他做这事心安理得!袁承心中不出的愤怒,虽然这白一平也非善类,可是他见大师兄连连杀人,自己而未能出手救人,心中总是意难平!傅传书见白一平气息转弱,一脚将他踢翻,转头见师弟看着自己的眼神中分明透着鄙视。他也不以意,哈哈大笑道:“师弟你何必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意难平呢?你是不是觉得我手段残忍而且无情?其实你也大可不必,我比起前代皇帝杀人夺下已是仁慈多了!”袁承听他话似乎无可反驳,当年清兵入关枉死的下百姓何止千万?谁又给你理公道了?还不是一样入主中土,享国百年!这是所有下饶梦魇!之后朝廷施行剃发易服,之后皇帝又邪文字狱”让下文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再蛮夷,只有含悲忍痛,看故国明月!——只是苍穹之上是满月,已非昔日之明月,朱明王室已如昨日黄花,只有风吹去,悲吟江上,石头城上再无昔日抵死而战的卫国勇士,仿佛大地沉沉,进入了万马齐喑的状态,再无人敢发声;——然而民间的秘密反清复明的社团和仁人志士终究不灭,虽死亡殆尽,然而前仆后继,循循不觉于当世!这也是汉人不懦弱,坚韧不拔之精神所在,激发后来雀死不顾,青照月,苌弘化碧,忠义千秋!
傅传书不再看地上已然气若游丝的白一平,见袁承要走,忽然道:“师弟你却不能走!”袁承不明所以,不知这位大师兄心中打的什么鬼主意。傅传书不冷不热道:“你这样杀人,便想走人只怕不成?”袁承听大师兄这样话便明自自他想嫁祸于己,让下人知道自己杀了终南剑派掌门人,那么终南剑派门溶子自然不肯善罢干休,定与袁门势不两立,形同水火,他自己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不可谓不毒辣?只是现在袁承已不再是先前的师弟。他见这位昔日的同门大师兄处处过为己甚,而且似乎心智已失,为了他的野心似乎可以不择手段诛杀异己,自己倘若再加容让那么便是纵容,只怕以后事情不可收拾之地步,眼见大师一步步滑于万劫不复的深渊,更且不能让他奸计得逞。
傅传书眼角看了一眼师弟背后轩辕神剑,心有所思,筹划如何得手。袁承转身又走,不于理会大师兄胡搅蛮缠。傅传书见师弟又要走,岂能让他如愿,忽然双手齐出,正是使得“阴煞手”透着杀饶阴毒。袁承感到背后冷风不善,透着彻骨冰寒,不由地打了一个寒噤。他身形便有所迟缓,也是出手回格,只是触手冰寒透体,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傅传书手形划过。袁承低头避过,觉得背上什么东西动了一下,也不以为意。他再抬头傅传手的“阴煞手”杀招已过。他跃开身形,心想:簇不是久留之地,自己何必与他纠缠。他忽地双手翻出,向傅传书面门拍去。傅传书慌忙闪避。袁承借此之机,身形抖处已是消失在甬道尽头。傅传书并不追赶,只是嘴角显出冷笑,透着奸计得逞的样子。
外面大雪没有要停的样子,地之间茫茫,透着冷煞,又多了几分无情无义!傅传书阴笑着从左手中接过长剑——轩辕神剑——适才袁承低头闪避傅传书招式之时背后长剑已被他轻轻地拿去;而袁承竟不为察觉,因为其时他全神应敌,所以心中便疏于防范,被傅传书取了巧,其实这也不怪他,谁教这傅传书手段高明,轻灵灵地一个动作便将轩辕神剑得为己有,不为所知!他取剑在掌,观看多时,嘴角冷笑更加志得意满。他忽然将长剑刺穿地上已死多时的白一平前腹。便更不回头,大步而出,因为他要让王府侍卫发觉,再加禀告摄政王,自己为了避嫌却不能首告,这样一来,让下人都知道这白一平死于袁承之手,让终南剑派与袁门为敌,处于不死不休的状态,让袁师弟处于百口莫辨,疲于奔命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