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艘战船都损失殆尽!你还有脸来对我们指手画脚?那个亚历山大就算是头猪,恐怕都能胜过你!我们可不像你……我们可不是仅凭父亲的名号就能统领军队的!”
甚至还有一些极端的支持者,竟公然指责伯纳德勋爵站在了“敌人”那一边——尽管此处他们所指的“敌人”,实则是希特家族,而非亚历山大。
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当这些好战之人听闻伯纳德勋爵始终坚持要他们联合帕克勋爵一同攻击亚历山大时,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心中顿时燃起了熊熊怒火。
身为侯爵家的家臣,他们心底一直暗自怀揣着一种自豪感,总觉得侯爵家族并不比公爵家族逊色,只不过是名号与头衔上有所差异罢了。一些侯爵的首领甚至还在暗中对此加以暗示与鼓励。
如此一来,伯纳德勋爵越是坚持与帕克勋爵结盟共同对抗亚历山大,这些热血上头的贵族们就越是坚决地拒绝这个提议,一心想要证明伯纳德勋爵的观点是错误的。
就这样,侯爵贵族们或是严重低估了亚历山大的能力,或是被自身的自负蒙蔽了双眼,又或是单纯地认为他的军队脆弱不堪,不足为惧。
若不是莱姆斯所处的有利位置,意外地暴露了庞提库斯大人的这一绝妙计划,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每每忆起自己是如何侥幸逃过那场几乎灭顶的灾难,亚历山大的后背都会不时地渗出冷汗。
汲取了那次惨痛的教训,亚历山大当机立断,迅速下达命令:“传令全军,即刻准备进军!我们将在河岸边迎击敌人。”
他所提及的河岸,位于此地西南方向约十公里处,在相当远的距离内,都不见任何树林或树丛的踪迹。因此,亚历山大笃定,即便希特人在此处隐藏了骑兵,准备发动伏击,他也能够提前察觉。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那便是如何说服他的盟友梅茨蒂尔认同这一决策。
梅茨蒂尔在听闻这个命令后,不禁皱起眉头,眼中满是怀疑之色:“河岸?为何不在此处与他们交战?如此既能节省我方士兵的体力,又能在城墙前将敌军歼灭,彻底摧毁守军的士气。如此一来,中午之前我们便能顺利拿下这座城市。”
正如亚历山大所料,梅茨蒂尔或许并非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无疑是一位精明的指挥官。
亚历山大深知,此刻与梅茨蒂尔争论他的观点,或是透露自己心中真实的担忧,都并非明智之举。他担心这样做会引发梅茨蒂尔的恐慌,进而对他产生怀疑。
于是,他思索片刻,给出了一个看似更为可信,也更容易让梅茨蒂尔理解的理由:“我担忧城墙内的守军会与侯爵们联手,对我们发动夹击,从侧翼突袭。我可不想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如突然遭遇侧翼伏击那般可怕。毕竟,亚历山大只需在营地留下一支驻军,在与即将到来的敌军交战之时,一旦城墙守军妄图“从背后偷袭”,营地里的部队便能及时提供支援。
这也正是亚历山大使用“两线战争”这一表述,而非“遭到两面攻击”的原因所在。
考虑到梅兹蒂尔或许会察觉到这个理由中的漏洞,亚历山大赶忙补充道:“此外,尽快与我们痛恨的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不是更好吗?何必在此浪费时间?倘若我们行动足够迅速,说不定还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理由合情合理,很快便说服了梅兹蒂尔。毕竟,他也不愿为了这般琐碎的事情,与亚历山大争论不休。
亚历山大决然选择与侯爵作战,这一决策竟奇妙地契合了侯爵众人的心意。彼时,不少人心中还暗暗担忧,生怕梅茨蒂尔的部下会在他们将其擒获之前便逃之夭夭。
故而,当他们远远望见亚历山大率军徐徐逼近之时,许多人不禁为眼前这壮观的景象所折服。众多贵族士兵更是欢呼雀跃,情绪高涨地朝着周围的同伴大声呼喊:“他们在那儿呢!快点,弟兄们!奋勇向前!切莫让他们溜走了!”
侯爵一方心中盘算着,要凭借军队的速度优势,迅猛地靠近亚历山大的部队,以疾风骤雨般的凌厉攻势,震撼并摧毁那些当地人的战斗意志。在他们看来,唯有如此,那真正畅快淋漓的屠杀方能拉开帷幕。
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这一片急于投入战斗的激昂氛围中,唯一一个对这种简单粗暴地派遣军队参与混战的想法,流露出真切担忧之情的,竟是素有“政客”之称的伯纳德勋爵。
他双眉微蹙,带着几分迟疑,用那满含不确定的声音,向身旁的男子发问:“贝克菲尔德勋爵,您当真觉得就这样直面迎战亚历山大,是明智之举吗?您瞧,我们的兵力可比他少啊。而且,即便我们曾占据优势,可他也着实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依我之见,追随帕克勋爵,难道不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吗?”
这位贝克菲尔德勋爵,正是那位被复仇之心彻底吞噬的长老贵族。他听闻伯纳德勋爵之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用极度恼怒的声音回应道:“小子!你废话太多了!此刻别再来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