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油腻得恰到好处(1 / 2)

福王和官员的对话,并不只是说了自己。

他还提到了崇祯。

“崇祯小儿,刚愎自用却又毫无担当,反复无常且犹豫迟疑,就凭这样的性格,凭什么能够做的好皇帝?”

很显然,福王对崇祯相当看不惯。

不过这倒也正常。

他的父亲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而他的母亲,则是当年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

他一出生,就被万历和郑贵妃两人视为珍宝,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万历皇帝为了他,和朝堂上的大臣斗了整整十五年,逼退了前后共四任首辅,就是为了把他立为太子。

而他也确确实实距离太子之位,仿佛只有一步之遥。

“那个位置上做的人,本来就应该是我!

看看自父皇之后,那皇位上坐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朱常洛,死于荒淫。

朱由校,死于落水。

朱由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就这仨人,他们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吗?他们不能!”

刘施施看着屏幕里皇晓明气呼呼的样子,扑哧一笑。

见周墨看过来,她笑着说道:“晓明哥是怎么把这一段演得又油又有意思的,笑死我了。”

单单是福王这一段台词,很明显让人感觉到福王这家伙不但自恋,而且还有些记仇。

但一套台词说下来,她竟然一点儿也不反感,反而觉得这福王真有意思。

唐烟拥有类似的感觉。

她猜测道:“可能是因为这个风格跟福王比较契合吧。”

周墨点点头

“糖糖说对了,就是风格比较契合。

这一次的福王你们也看过剧本,很明显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而是那种除了关键时刻很靠谱,其他时候贪财好色,甚至还有些自恋的家伙。

这样的人设,正好很适合教主的风格,平日里是霸总,很油很腻,但时不时还能给你爆个种,让你眼前一亮。”

刘施施眉头一挑。

“这么一说还真是,晓明哥确实很符合这个风格。”

第一集的后半段。

京城又有消息传来,说当今圣上在杀掉魏忠贤之后,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任用包括袁崇焕以内的诸多大臣,颁布了多条政策,命令整个朝廷配合袁崇焕,以实现他“五年平辽”的目标。

然而就在袁崇焕上任的第二年,他仗着崇祯给的“便宜行事”的权力,先斩后奏地砍掉了东江总兵毛文龙。

崇祯知道之后,非但没有对其指责,反而大力褒奖。

然而到了年底,后金在南下口边,杀掉了山海关总兵,突破了袁崇焕布置的阻截,一路打到了京城脚下。

至此袁崇焕失去崇祯的信任,崇祯对其的态度急转直下,并于次年将其下狱,并诸多文武大员一并赐死。

朝堂官员又被换了一批。

至此,仅仅三年不到,崇祯一朝的朝堂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前后后就换了三岔。

对此,身居中原的福王再次发表了他的评论。

“不到三年时间,一任一任换过多少人了?有用么?换汤不换药,归根结底,还是崇祯小儿急功近利!”

福王这段台词并没有评价“任用袁崇焕”的决策是否正确。

因为这个决策本身就存在争论。

现实中有关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到底有用没用,有多少用,尚且没有定论。

但有关“崇祯频繁换人”这件事情,是有定论的。

崇祯一朝,十七年的时间,前后一共换了十九任首辅,平均下来,一任连一年都不到。

这种频繁更换首辅的行为,极大地导致了朝堂的动荡,也使得君臣之间的新人几近消散,内耗严重。

至此,第一集结束。

趁着两集之间的间隔,周墨询问两女。

“第一集的感觉,你们两个感觉怎么样?”

唐烟:“正常表现,不功不过。”

这个开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背景介绍,外加主角展现。

没有特别吸引人,但也算不上差。

“嗯,施施呢?”

刘施施正在看屏幕上的弹幕。

此刻,弹幕成片地划过“好油”,“不行,受不了了,我要洗洗眼睛”之类的字样。

毫无疑问,这些弹幕都是在吐槽皇晓明所饰演的“福王”的风格。

眼瞅着片尾曲都快播完了,“油腻”、“够炒菜了”的弹幕数量飞弹没有减少,反而在持续增加,刘施施发现自己竟然有些紧张。

她看过剧本,所以知道福王只是平日里比较油腻,但关键时刻靠得住。

但观众们不知道啊。

她怕观众们因为扛不住教主的油腻,连第一集都看不下去。

“这算是欲扬先抑吧,但会不会抑得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