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雨林里的秘密(第二更,求订立)(2 / 3)

,在所谓的蒙昧时代之前,他们的祖先是有着璀璨文明的,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古巴伦人的传承,而不是……你知道,有时候,这甚至比任何成果都让人有成就感。”

展厅的灯光透过玻璃,在李奕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斑。李奕唯看着弟弟谈起考古时眼里的热忱,忽然明白他为什么愿意在伊拉克待这么多年——那些泥板、那些古迹,不只是冰冷的文物,更是一个国家与文明的羁绊,而他正是守护这份羁绊的人。

“等展览结束,这些文物会送回伊拉克吗?”

李奕唯轻声问。

“大部分会送回去,不过也会留一些在这里做长期交流展,以后,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感受到古巴伦文明的灿烂。”

李奕霖语气是平静的,这正是在海外考古的意义。可以把大量的文物带回国。

sea是一个没有多少厚重历史的地方,但是并不妨碍sea拥有大量的博物馆,那些博物馆里展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或者艺术作品。

其中并不仅仅只有当年从日本带回来的文物,还有很多考古队员在国外发现的文物,甚至,还有一些二战遗失文物,虽然那些遗失文物的出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甚至引起了一些国际官司,但是并不妨碍它们在博物馆里的展示。

不过,最让人放心的还是那些考古队员在其它国家的考古发现,他们是通过“长期展览”的方式“寄存”在sea的博物馆里。

当然,也可以是出售。在sea的很多博物馆中,都存放着数量众多的从各国购买文物,尤其是东方文物,甚至有整体迁移的文物。

点点了头,李奕唯问道:

“这个周末你会回家吗?”

李奕霖摇了摇头,他把目光投向先前交流的一位教授说道:

“我明天会去掸邦,”

“去掸邦?这么快就要出去?”

“那位是掸邦过来的郑教授,他的小组,最近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打算过去看看。”

“发现?什么发现?”

李奕唯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掸邦那里会有什么考古发现?

在他疑惑时,弟弟的话声却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晋王墓!”

一瞬间,李奕唯愣住了,看着弟弟,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说道:

“确定吗?”

“郑教授那么很确定,晋王最后病逝于孟艮,而孟艮就在掸邦。”

……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雨林里泥泞的土路,溅起的泥水打在车身两侧,留下一道道深色的痕迹。

车窗敞开着,湿热的风裹着草木的腥气涌进来,耳边满是虫鸣与树叶摩擦的沙沙声。

郑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目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他扭头对坐在后面的李奕霖说道:

“大概是五年前,我在孟艮一带考察时,当时住的人家是当地土司家的后裔。”

李奕霖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好奇:

“土司家后裔?他跟您提了什么?”

“晋王墓。”

郑教授的声音并不大,像是在说一件尘封已久的秘事。

“他说孟艮的深山里藏着一座晋王墓。

他们家族世代守护着这个秘密,说是为了避免让满清知道墓地所在——晋王病逝后,其子降清后,满清随即下令将晋王墓迁去京城,就是怕当地人年年吊唁,留着反清的念想。”

李奕霖手里的动作顿住了,眉头微微蹙起:

“晋王墓被迁走,我记得是他儿子降清后,清廷下旨办的事吧?史料里还记载过迁墓时的流程,连祭品清单都有留存。”

“史料记的,未必是全的。”郑教授转过头,目光落在李奕霖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

“你想想,晋王李定国是什么人?他宁肯病死在荒野,也绝不向清廷低头。就算他的养子后来降了,可他怎么可能真的忤逆父亲的遗言,把父亲的真身墓交给清廷迁走?”

他顿了顿,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梳理线索:“我后来查过,云南和缅北一带,本来就有好几处晋王的衣冠冢,有的在山洞里,有的藏在古寺后,原本就是当年为了混淆清廷视线设下的迷局。

至于后来被迁去京城的,多半只是件衣服、一块玉佩,顶多再配上一些遗骨,根本不是真身所在。

如果是其真身所在,李嗣兴又为何不请看坟人看管?要知道,李嗣兴的墓地,哪怕是到辛亥之后,李家人当时仍能聘请看坟人来管理墓地,可偏偏到了他爹那,还是奉旨迁去的晋王墓,却彻底的消失了,就像从不曾存在一样?

所以,我认为,被迁走的晋王墓,十之八九是衣冠冢,甚至可能只是为了应对满清弄的障眼法而已。”

郑教授的分析确实让人信服,是的,当儿子的怎么会让爹的坟荒落甚至消失呢?哪怕就是后世子孙再不肖,也不至于只拜李嗣兴,不顺便他爹的坟上丢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