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5章 现代化冲击波(第三更,求订阅)(2 / 3)

虽然明知道f3战斗机只会对盟友出售,但是他还是主动走了过来。

张潮站起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

“我们想了解一下它的性能。”

职员笑着递过一份更详细的手册,在向他们介绍着更加详细的一些性能数据后,又特意介绍了它的航程:

“……在携带3枚副油箱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达3700公里,经过空中加油之后航程可达5200公里,如果仅仅只靠机内燃油,作战半径大约800公里,足够覆盖大部分近海防御任务。”

机内燃油都有800公里作战半径!

张建军心里咯噔一下。他们现在装备的七爷,最大作战半径才600公里,还得挂满副油箱;而眼前这架战斗机,不用副油箱就能飞到800公里外,还能带着12吨弹药!

他想起出发前,部队里还在传“六爷万岁”“双三零近战无敌”的口号,想起训练时反复强调的“空中拼刺刀精神”——可在这里,他看到的是能打几十公里外目标的中程空空导弹,是能自动锁定的近距格斗导弹,是载弹量超过轰炸机的战斗机。

看着这架战斗机,一名军官的眼神里满是茫然:“这么远的距离,怎么瞄准啊?”

职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解释:

“靠雷达和导弹的导引头,飞行员在座舱里就能锁定目标,不用肉眼看到敌机。”

“不用看到?”

赵成东脱口而出,他想起自己驾驶六爷时,必须飞到肉眼能看清敌机机翼的距离,才能开炮。

“是的,这是超视距作战,早在恢复自由军事行动期间,我国空军就使用了这一战术……”

职员还在介绍着f-3的航电系统、复合材料使用率,可张建军已经听不太清了。他抬头看向远处的f-15,又回头看看眼前的f-3,再想想国内那些老旧的战机,一股巨大的落差感像潮水般涌来。原来他们和世界的差距,不是几架飞机、几枚导弹的距离,而是一整个时代的断层——别人已经在玩“超视距作战”“多用途打击”,他们还在抱着“拼刺刀”的信念,守着那些几十年前的老伙计。

“走吧。”张潮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把宣传单迭好,塞进了手中提着的黑色公文包——这张纸,比任何报告都更能说明问题。赵成东和其它人这时也回过神,恋恋不舍地最后看了一眼f-3,转身跟着他离开。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停机坪的水泥地上。

不远处,f-15的展台依旧热闹,有人在欢呼,有人在争论。

可这三个穿着军装的军人,却再也没凑过去。他们手中黑色的手指包里,装着厚厚一迭宣传单,这些宣传单就是证明。

时代差距的证明,

此刻他们的心情重得像一块铅,压在心里。

酒店房间里,军装被整齐迭放在床尾,他们都换上了便装,其实也就是白衬衫而已,这是上级为他们这次出国考察特意准备的。

他们对着镜子反复整理衣领,眼神里带着一丝局促,仿佛脱下军装,连走路的姿势都变得不自在。

走出酒店大门,一股夹杂着汽车尾气与带着海腥味的晚风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夜空——没有熟悉的星光,只有密密麻麻的霓虹灯在头顶闪烁,红的、蓝的、黄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把夜空染成了淡淡的橘色。不远处的摩天楼直插云霄,玻璃幕墙反射着灯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出街道上来往的车流。

“这楼……得有上百层吧?”其中一人喃喃自语,手指指向那栋最高的建筑,语气里满是费解。他是在首都见过世面的,可眼前这栋楼,仿佛要把天空戳破,他数了好几次,都没数清到底有多少层。

而另一人则没说话,只是盯着街道上的汽车。车流像一条发光的河流,轿车公交车源源不断地驶过,耀眼的车灯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他粗略数了数,短短一分钟,就有上百辆汽车从眼前往来经过,

“家家户户都住着小洋楼,都有小汽车……”他想起出发前,上级关于这里的介绍。

三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谁都没有说话。脚下的柏油路面平整光滑。路边的商店橱窗里,模特穿着时髦的衣服,音响里传出的歌曲,并不是听不懂的外语,而是熟悉的语言。

在这里,不仅有熟悉的语言,还有熟悉的文字,还有熟悉的人,他们的相貌相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置身于异国的街头,他们所感受到的是什么?

是一种格格不入!

偶尔有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走过,高跟鞋踩在路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她们的身上穿着的衣裙,既有洋装也有被称为“唐装”的裙子,那些裙子花花绿绿的很是漂亮。

这时,有一个男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状物体贴在耳边,嘴里还在不停说着什么“债券”、“股票”之类的事情。

张建军的目光瞬间被吸引——那东西比砖头小一些,上面有几个按钮,男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