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4章 亡羊补牢(第一更,求订阅)(2 / 3)

“在劫持事件发生时,我们的侦察卫星刚刚从那一地区飞过去,他们是趁着侦察卫星的侦察空隙实施的行动,而且他们也关闭了gps。

但阁下,除了他们,没有哪个国家会花这么大代价,冒着挑起外交争端的风险,去偷一台光刻机。”

他加重了“偷”字的语气,像是在说服李毅安,也像是在说服自己。

“法国方面是怎么说的?”

“法国认为这只是一次盗窃事件,货主会向保险公司索赔的,当然这需要等到海盗释放伤残之后,保险公司完成评估后,才会进行。”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李毅安拿起凉透的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飘浮的茶叶,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他把杯子放回桌面,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至少眼下,卡不住他们的脖子了。”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静水,让贾文涛心头一紧。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比如启动应急预案,比如加强对俄国的技术封锁——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这一直在做。

李毅安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的大海。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地板上,他这就样盯着大海思索了一会。

“通知商务部,重新评估对俄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很多事情并不仅仅只是有了光刻机就可以的。”

光刻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从晶原的生产到各种辅助材料的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这恰恰是苏联所欠缺的。

“还有,让技术部门评估,俄国人获得光刻机之后,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的技术提升的影响。

眼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

其实,在苏联芯片制程进入1微米这件事上,李毅安倒也不怎么紧张,因为……新一代的光刻机已经研制成功,它的制程是0.3微米。

即便是苏联获得了一台先进的光刻机,也不会对sea造成太大的冲击。

况且sea电子技术的先进是全方位。

比如在军用芯片上,sea就是遥遥领先的,就像当年苏联认为晶体不能抗辐射一样,可实际上芯片也是可以做到防御emp的。

这个技术,是sea在十几年前开发的,芯片可以使用蓝宝石和其他绝缘材料衬底代替硅衬底;在碳化硅和氮化镓等高禁带材料上通过mbe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外延片也能有效抵御emp;同时使用更坚固的sram代替常规的dram内存;后来又开发出使用贫化硼钝化层来保护芯片的技术,这种材料不会吸收核爆产生的快中子流;

早在十年前,sea就推出了全世界最早的军规抗辐射芯片,而美国则是在七年前,通过技术交换引进了这一技术。

这正是西方世界最大的优势——在大多数时候双方都可以通过技术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而不是用无所不在的保密,扼杀了交流创新。

毕竟,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技术优势,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够促进共同的进步。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身处西方阵营的sea,正是通过技术交流,技术交换,引进专利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而很多技术都是以白菜价引进——毕竟,有很多技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显现出其价值。

至于苏联呢?

他显然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了,甚至,他还在靠密封盒的方式对抗辐射。

再加上生产领域的各种技术限制,可以肯定的说,苏联得到光刻机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半导体强国——毕竟,那只是一台光刻机,至于想要靠着那台光刻机复制更多的光刻机。

“那根本就不可能!”

在调查部的分析中心,十几名来自光刻机生产厂商的专家们分析道:

“芯片制程越小,对各类像差的容忍度就越低,越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来做矫正,所以光刻机的透镜数量越来越庞大,组合也越来越复杂,现代光刻机的成像系统,是动辄30枚镜片的组合。

我们有蔡司制造的世界第一流的光学镜片,有数控镜片加工设备,苏联有什么?”

一位专家用嘲讽的语气说道:

“从我们进口的苏联照相机等光学器材来看,他们生产不过就是一堆只相当于五十年代水平的劣等货而已,虽然便宜,但是光学镜片的精度很差,哪怕就是在军用上,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的坦克光学瞄准器的光学镜片精度至少落后西方15年以上,而苏联的“涅曼”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大概1米上下,而且镜头很小,只有两米左右。

在这种情况汇报下,哪怕他们想要复制光刻机,也是极其困难的,光学镜片的精度不够将会从根本上限制他们的这一能力。

而且,芯片制造是一个体系,并不仅仅只是有光刻机就可以,哪怕就是我们,也需要从欧美引进一些制造材料,才能顺利的制造芯片,而这些材料正是苏联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