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章 给世界一个未来(第三更,求订阅)(2 / 3)

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汽油的昂贵,更重要的原因是——加不到油。

而现在这辆法拉第,却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告诉所有人。

汽车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汽油。

而对于这一年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就是汽油。

也正因如此,在法兰克福,法拉第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纷纷挤在法拉第的展台前看着台上的那辆汽车。

“我们将会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站在台上的肖志勇用平静且充满期待的语言向观众们展示着这个未来——一个全新的不再需要需要汽油的时代。

这天法兰克福汽车展上的法拉第,不仅吸引着汽车制造商以及参观者们的注意同样也吸引着各国官方的注意,毕竟,这场石油危机让所有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他们纷纷意识到了的能源安全,在不确定的地缘政治之中的脆弱性。

“电动汽车和锂电池或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各国官方的表态更是把法拉第抬上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也让他成为这届展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虽然它的价格相对昂贵,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法拉第却代表着一个新的选择。

代表着各国将用它回击阿拉伯的那些酋长们。

仅仅是在投入市场的当天,法拉第就在德国销售了超过1000辆。

数量不多,但绝对是个开始。

毕竟,这是没有互联网下单的时代。

而第一批采购法拉第的,并不是富豪。因为富豪压根儿就不缺少汽油,我们同样能够承担得起昂贵的油价。

第一批采购这种电动汽车的正是像汉斯那样的需要经常出差跑业务的人。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法拉第已经在德国,英国,法国的很多大城市设立了超级充电站。

他们早就做好了提前的布局,只等着适当的时候去推动这一切。

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法拉第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当所有的汽车都在加油站前排着长队的时候,一辆辆红色的法拉第就像是红色的闪电一样,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着,当他们从加油站前驶过的时候,那些排着长队的人们总是会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它。

“该死的,我也应该弄一辆法拉第。”

这一声看似不满的发泄,实际上表明着所有人的心情——他们真的非常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法拉第,至少,有了它之后,就不需要在加油站排队了,而且还是排那种永远看不到希望的队。

有时候,一场危机可能会改变人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

尤其是在有鲜明对比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在发生某种动摇。

和其他的欧洲城市一样,伦敦在这场石油危机之中同样也是无法幸免的。

为了节省燃料,政府颁发了周末禁止汽车出行的禁令。

和很多伦敦的市民一样,到了周末的时候,玛丽安只能步行到附近的超市购物。

“超市限购每人两升牛奶。”

玛丽安把通心粉端上桌,说道:

“而且肉柜我的全空了。“

她丈夫大卫盯着《金融时报》,头版照片显示美国加油站前的骚乱:

“美国人比我们更惨。听说洛杉矶有人为加油开枪。“

艾玛用蜡笔在报纸边缘画着歪歪扭扭的油泵图案。电视里,首相正在宣布新的节能措施:工厂每周停工三天,家庭供暖温度不得超过16摄氏度。

“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大卫突然说道:

“北海明明发现了大油田,但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关系,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全力的开采。

报纸上说如果我们全力开采北海油田的话,这里的石油完全够全英国使用的。

这样一来我们根本就不用排着队去加油了。”

听着丈夫的言语,玛丽安说道。

“但是油价依然会很贵的,毕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像sea那样,禁止汽油涨价的。”

玛丽安望向窗外。街道异常安静,没有往日的车流声。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邻居哈里森先生正驾驶着他在战后购买的那辆极光停在家门口——极光是产自sea的电动汽车,不过他所使用的是铅酸电瓶。

它的续航里程只有120公里,而且电池寿命仅仅只有5年,不过即便是如此,当年也因为其廉价且不需要汽油,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很快它就被汽油车给取代了,在现在的英国只有几十万辆老旧的极光,在继续使用着。

他的用户大都是像哈里森先生那样的老人。

他们每天在家门前给汽车充电,虽然只能跑100k,但是用于通勤却也足够了。

而现在当所有的汽车都因为没有汽油而变成废铁的时候,哈里森先生的那辆老式的电动汽车,却成为了最好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