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建厂狂魔,激进式发展!(3 / 4)

地企业目前只能生产8英寸的大硅片,造不了12英寸的大硅片,王逸也只能进口。

“王董言之有理,你们的研发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尽管开口!”周老爽快道。

虽然欧米日韩等多方都有大硅片供应,即便一方出现断供,其他几方也会趁机抢订单,一般不会集体断供。

即便自己用不着,也得给客户留着,给客户代工。

“这样可以减税,免税,也不会出现产业链转移和技术外移。”

像是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等半导体巨头,十年后都保有40纳米生产线。

王逸点点头:“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大硅片就是半导体行业的米!”

万一对方联合起来,切断12英寸的大硅片供应,星逸半导体研发出芯片,有晶圆厂,有先进的芯片生产工艺,没有12英寸大硅片这个基材,也造不出芯片!至于等着内地其他企业突破,还要2017年左右,太慢了。

王逸彻底松了口气,这下,其他智能机品牌阿三国建厂的事,产业链转移的事,应该黄了吧也算好事。

而魔都的硅片厂,供应魔都两大晶圆厂,还会绰绰有余,剩下不少。

“行,谈不妥,你就别回来了。不管是晶圆厂,还是封测厂,硅片厂,要什么,给什么!”宋老笑说。

朱长林点点头:“也是,随着无界手机,无界平板,无界电视的上线,明年芯片需求量也会再度翻倍!”

最起码在收购专利的事上做点手脚,王逸就难受。

一旦全面国际化,星逸手机的年销量有希望达到2.5亿台。

王逸语重心长道:“我们没有退路,科技战爆发之前,必须突破,必须实现12英寸大硅片自产,保证基材安全,否则麻烦大了!”

“作为招商局一把手,只要不是太过分,你都应下!”

“如今28纳米工艺已突破,深市也坐不住了!”

而魔都2晶圆厂明年年中全面投产后,魔都星逸晶圆厂总月产能也达到12.5万片晶圆。

若是太高调了,容易引起对方忌惮。

“嘶!”朱长林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此一来,咱们的晶圆厂产能自己用都不够,更别说给第三方代工了!”

而40纳米生产线也得保留,毕竟当下所有星逸手机、星逸平板、星逸电视的处理器,都是40纳米芯片,都靠着这两条生产线量产!

当下28纳米芯片月产能3000万颗,届时能达到月产6000万颗,甚至9000万颗,根本用不了!

“对,这是肯定的。”朱长林说着,却有些为难:

“星逸手机、星逸平板、星逸电视,再加上无界系列,每年消耗那么多内存芯片,闪存芯片,完全可以研发我们自己的芯片!”

秦主任更是忍不住道:“王董,您的意思是,一旦外国企业对我们封锁限制大硅片出口,我们就造不了高端芯片了”

蛋糕就那么大,我们制造业崛起了,欧米就制造业空心。

“不管是40纳米,还是28纳米,咱们都能代工!”

这样到九月份,直接发布搭载鲲鹏902的xphone3代,官宣量产28纳米芯片,给全球一个震惊就是。

“行,让你一次!”赵老也懒得多说。

“像是星逸智能电视在墨西和波兰都有工厂,但没有产业链转移。都是国内生产完成90%,打包发过去,进行最后的打螺丝和包装。”

王逸摆了摆手:“研发的钱,我有。但还缺工厂,即便咱们技术突破,能够造的出12英寸的大硅片,还需要工厂来生产!”

王逸点点头:“招募吧,投入巨资,加速研发!”

王逸点点头:“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旦智能手机产业链转移到阿三国,或者菲国,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就会失去很多gdp,就会失去很多财富。我建议,这种行为得限制。”

正好留着继续生产老机型的芯片,以及给第三方做代工。

王逸笑说:“不止如此,还有五六家下游产业链企业,都在济州投建了工厂。以及十几家产业链企业,正在布局,即将投建新厂!”

“尤其是济州,已经成为国内顶尖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

但可惜,大硅片还是从第三方企业采购。

“一台设备需要一颗soc处理器芯片,一颗存储芯片,一颗运行内存芯片。只要能实现存储芯片突破,十亿台设备就是30亿颗芯片!”

星逸半导体28纳米工艺突破,正式量产的事情,王逸依旧要求低调,不必大肆宣传。

“没错,尽管说,我们绝对支持!”周老也笑道。

如此一来,帝都的硅片厂供应帝都两大晶圆厂,没有任何压力。

“阿三国的智能手机行业就会崛起,就会抢我们的市场,赚我们该赚的钱!那对我们国产智能手机行业,都是巨大冲击!”

实现了从大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