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参观与收获(1 / 2)

姜哲和弗兰西斯卡,来到了乌菲兹美术馆外。

现在不能进入参观,两人只能在外面看看。

姜哲觉得,这座建筑完美体现了佛罗伦萨人的建筑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大门很不起眼。用弗兰西斯卡的解释是,防卫需要。

美术馆墙壁上内嵌了许多大师的雕像。

两人饶有兴致的一一辨认。

“这是切利尼!”

“这个……不认识。”

“这个,我认识,莱昂纳多达芬奇。他总喜欢戴个帽子,还不把头发塞进去。”

“这是但丁。”

“明天先来参观,然后就去雇佣兵凉廊。”离开博物馆之前,姜哲默默计划着。

接下来的路程,他们沿着河往前走,看到了横跨阿诺河的维奇奥桥。

这里是佛罗伦萨另一处地标,所以,来游玩的人很多。

观赏瓦萨里走廊时,弗兰西斯卡正在给姜哲讲解走廊的由来,以及这里通往美第奇家族的宫殿。

她的讲解,经常受到外界干扰。

来这里游玩的一些情侣,时不时的发狗粮,导致弗兰西斯卡分神。

姜哲和弗兰西斯卡不是情侣关系,也没有向那方面发展的意思,所以在这种场合下,看着别人秀恩爱,都觉得有些尴尬,不得不离人群远一些,甚至提前往回走。

“500多年前,这条走廊是用来保命的,美帝奇家族成员曾经遭遇过多次暗杀和绑架,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并不仅仅是艺术的国度。很多艺术家,都要掌握一门不错的剑术,比如雕刻珀尔修斯的切利尼。”

两人返回时,路过桥上已经关门的店铺。弗兰西斯卡说起这里的店铺基本是金店与珠宝店,因此,再次说起切利尼。

“他不光只是雕刻家,还是当时欧洲最利害的珠宝匠,因此金店老板们就在这里为他立了个雕像,把它当成祖师爷来膜拜,切里尼本身也是个音乐家,当年教皇把他请到梵蒂冈并不是看中他的珠宝手艺,而是看中了他的音乐才华,后来是碰巧才知道他会做珠宝。”

姜哲听着弗兰西斯卡的讲解,不知不觉,走回下车的地方。

“谢谢你陪我夜游,让我收获良多。”回酒店休息时,他再次向弗兰西斯卡表示感谢。

两人约定,明天去参观乌菲兹美术馆。

姜哲回到房间,洗漱完毕,就拿出了画具。

今天的形成很充实,从罗马来到佛罗伦萨,几乎休息。他没有觉得疲惫,反而有作画的冲动。

白日的参观,还有晚间的夜游,都让他看到了很多的素材。城市的街道,居民,游客,学院里的师生,集市上的卖花姑娘,店铺等诸多形象,一一呈现在画面上。

……

第二天早晨,姜哲和弗兰西斯卡来到乌菲兹美术馆门前排队。

两人来得早,第一批进入美术馆。

“美术馆建于1560年,它的前身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室,藏品超过10万件,包括达芬奇波提切利等大师作品……”弗兰西斯卡依旧为姜哲讲解。

姜哲如同海绵吸水,吸收艺术宝库中的营养。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乔托的木板蛋彩画……乌菲兹美术馆最知名的,波提切利的作品……

众多艺术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看到最后,姜哲发现自己对一些藏品,变得麻木了,参观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超出两个小时。

即便如此,有很多藏品也没能看到。

简单吃过午饭,姜哲第二次去雇佣兵凉廊。

这次,他终于可以近距离观看众多雕塑作品。

仔细看过了所有的作品后,又认真体会着雕塑的美感。

但是,系统给出的提示是,等待计算结果。

他只好继续参观。

因为第二次来雇佣兵凉廊,是临时安排,原本的参观计划不得不改变。

弗兰西斯卡带着姜哲来到一处制作工坊参观。

她的一位朋友,带着二人进入工坊。

作坊中,有人用线锯切割石材,有人制作底稿,有人负责镶嵌……

带他们参观的朋友告诉姜哲,这里保留了古老的硬石镶嵌技术。

镶嵌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跨越古典时期和中世纪。1588年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一世德美第奇,宣布建立硬石镶嵌工坊,专门采用半宝石创造影石镶嵌艺术品,大型作品装点建筑和房间小型装饰镶嵌在家具上。

到了17~18世纪,硬石镶嵌在装饰之余,更呈现出一种绘画的面貌,甚至被称为石材绘画,在画作中视觉上的光影和层次感有不同的颜料和笔触来表现。

工匠们总石材上某个特定区块天然形成的纹理,取代了画笔的作用。画作保存不易,硬是镶嵌,却能在几个世纪之后依然鲜明如初,这也许就是用硬质石材组成的鲜艳画面之下对于时间和消逝的对抗。

这位朋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