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走火入魔(4 / 5)

句,只是为了安慰朱由检而已。

没过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面响起,听起来很耳熟,正是王承恩。

王承恩走了进去,对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皇上,你要见的那位修真者,他来了。”

朱由检沉吟着点了点头,就在不久前,他派王承恩将那名道人叫到了武林中。

谁知道游云这么好找到,只需要下一道旨意,就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如果游云愿意来的话,将会得到一万两银子的赏赐。

朱由检似乎还嫌少了些什么,说只要他肯来,就让他当个大学士。

而游云,则是自己找上门来。

有趣!

他既然是个骗子,那他来做什么?

这不是贪心吗?

他的脑海里充满了疑问。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朱由检的手指动了动,旁边的王承恩道:

“启禀皇上,这游云,他说他是龙虎山的一位修行之人,修为也不低,应该是一位很厉害的高手。”

“陛下,要不要放他进去?或者……”

王承恩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朱由检却是抬起头来,看看天色,说道:“这么长的日子,我都没有上过朝堂了。今日,召集群臣,奉天议事!”

……

奉天殿,乾清观

一片嘈杂!

半月之后,群臣再次上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在黎明前的黎明时分,在雄鸡的啼声中起床,步行穿过大半个首都,前往紫禁城的早朝。

一排排的文臣,一字排开,看起来并不是很整齐,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时隔许久,两人都变得陌生起来。自从温体仁入狱之后,六个人中就只剩下了一个人。

这是周延儒心中唯一的想法,他想要在朝堂之上,将这一点禀告给皇帝。

周延儒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身后的一名大臣,这名大臣正是他新晋升的都察院监察使。

和以往不同的是,朱由检并没有来,他只是让一众大臣们站在那里,足足等了半个时辰。

直到朱由检走到了朱由检的面前,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他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一次,朱由检的动作要轻松许多,也要沉稳许多,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帝王的威严。

他的眼睛,如同火焰一般,朝着那些穿着华服的大臣们看了过去。

“陛下万寿无疆!”

朱由检一如往常,端坐在雕刻精美的龙纹宝座之上,接受着群臣的膜拜。

朱由检让大臣们跪倒在地,这才道:“还请卿平身!今天的早朝,大家都累坏了。”

朱由检见群臣都累了,便不再高兴,只是有些无趣,便在宝座上坐下。

这么长时间没有上朝,这么多天过去了,这么多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大臣们自然是有一大堆话要说。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正是户部尚书。

朱由检摆了摆手,淡淡道:“讲!”

说着,他将自己的右手抽了回来,然后将手指放在了自己的指甲上。

“皇上,这几年江南多有水灾,北部也有旱灾,如今更是发生了灾荒!”

“民不聊生!情况很糟糕!希望您能认真对待!”

“据我们的计算,光是江南一带,就有三十多万人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在北部,河南、河北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饥荒。”

朱由检微微皱眉,朱由检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一是他料到了明崇祯年间的灾荒,从史料上看,这是一段小冰期。

其次,朱由检在学会了《乾坤阴阳算》之后,心中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

在走进奉天殿之前,他就感觉到了这位户部尚书的表情和动作,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一致。

《乾坤阴阳算》果然是一门有趣的法门!

让我们回到“小冰期”的观念上来。实际上,气候变化是一种气候变化,也是明代衰亡的一种间接原因。

就“小冰期”而言,其主要特征是:极端天气增加、干旱、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年均温度下降;温度骤降,只能用“奇寒无比”四个字来形容。

竺可桢等人对中国历代气象资料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有四个小冰河期,其中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为第4个小冰期。到了最后,无数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由无数个不同的原因组成的“大明”的覆灭。

特别是在他在位十七年中,由于气候反常,造成了江南多水患、北方多干旱。

总而言之,崇祯时代可谓是多事之秋。干旱、蝗虫和瘟疫,不仅导致了农作物的减少,而且还让明朝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十室九空,户丁尽失,白骨遍地,这是一片荒芜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的王朝,像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