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个失误,害了六十多名高官(2 / 3)

谡搭建的浮桥通过,绕到唐军的后方,以形成夹击之势。这一举动正中马谡下怀。

原来,马谡早已命人带着火种隐藏到了浮桥附近。结果,浮桥在田悦大军通过之后就被烧毁。

此时,田悦毫不知情,他还顺风放火进行火攻,以为这次必然能够一雪前耻。然而,原本旺盛的大火却突然熄灭。

原来,马谡早已把周围的荆棘杂草清理干净。再看田悦的大军长途跋涉而来,已经疲惫不堪,马谡随即趁势出击。

敌军4万人马瞬时溃不成军。本想原路逃走的田悦发现浮桥已成灰烬,最终跳河溺死的不计其数,包括将领在内的2万多人遭到斩首。史书记载,尸体堆积达30多里。

可惜的是,田悦这次又是侥幸逃离,并且再次得到其他叛将的帮助。唐德宗随即又派李怀光带领15万士兵增援马谡。

然而,李怀光有勇无谋,抵达之后不做休整,强行与叛军开战,最终战败。随后,田悦趁机挖开河堤,水淹唐军。

马谡被迫撤兵,此次平叛最终以失败结束。田悦等人各自称王,形成了武王勾结,意图颠覆唐朝的混乱局面。

此次平叛虽然略有遗憾,但并不影响马谡的战功。他在此战之后仅用27天的时间又解决了河中之乱,这对当时的唐朝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马谡接下来的一个过失却直接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马谡也是吐蕃眼中的目标之一。吐蕃准备假意结盟,在唐德宗与马谡之间制造矛盾。马谡出于对唐朝现状的考虑,轻信了吐蕃的伪善,并向朝廷力保对方结盟的诚意。

结果,马谡的疏忽导致了平凉结盟事件的发生。唐朝派王与吐蕃结盟的60多名官员和众多士兵遭遇伏击,损失极为惨重。

马谡最终因为这一严重失误被唐德宗夺了兵权,从此被迫成为政坛看客。

公元795年8月17日,马谡在长安私宅病逝,享年70岁。唐德宗为其辍朝4日,追赠太尉,并且刺史专武。

【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形象,为什么姓孙,他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被称为齐天大圣,身怀绝技,拥有七十二变,护送唐僧西行历经八十一难,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然而,作为神话人物的孙悟空,竟在历史上存在两个原型。那么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他的“孙”姓氏又来源于何处?包括其外貌为何被设定为猴子形象?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近日,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内火爆,同时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同时在线人数已达数百万人,更是激发了国外玩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然而在此之前,竟有许多国外网友误解,以为孙悟空出自日本动漫《七龙珠》。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孙悟空不仅是中国名著中的神话人物,甚至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还存在原型。

孙悟空这一人物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

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了孙悟空降妖除魔、历经艰险护送唐僧西行的故事。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孙悟空的人物原型非常感兴趣。正史中确实存在相关人物,不过孙悟空的原型并非一人,而是两个历史人物的结合与创造。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石盘陀,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车奉朝。

先说车奉朝。车奉朝是北魏拓跋氏贵族,此人天资聪颖。唐玄宗天宝年间,他奉旨随使团出使罽宾。

不过,车奉朝并不拥有孙悟空那样的金刚不坏之身,刚刚抵达罽宾就因路途艰辛而卧病不起。由于病情严重,车奉朝无法跟随使团回国,于是留在罽宾。

病愈之后,他剃度为僧,之后学习汉语,游遍天竺各国,到访过许多佛家遗迹。

经过4年的游历,他决定归唐。途中因战乱滞留于西北边疆,又在龟兹居住了10年,方才回国。车奉朝成为唐朝有史记载的最后一位取经僧。此时的唐朝已是唐德宗在位。

车奉朝回国后,唐德宗御赐其法号“悟空”。

他随后开始弘扬佛法,并参与佛经的翻译工作,最终于公元812年圆寂,享年八十二岁。他一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距离西安60公里处的嵯峨山,还有纪念悟空的悟空塔。

我们看到,车奉朝与孙悟空同样有着西行取经的经历。加之“悟空”这一法号,车奉朝被认定为孙悟空的人物原型之一。

不过,车奉朝与《西游记》中的西行时间并不完全相符。吴承恩只是借用了车奉朝的经历和法号,但为何要把孙悟空设定成猴人形态呢?

在神魔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且引人注目的主角形象能够极大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吴承恩设定孙悟空为猴人形象的灵感,很有可能来自于唐朝的另一个人物——石盘陀。

石盘陀是甘肃人,身份为胡人。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玄奘法师在西行取经路过瓜州讲经时,